[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施工的蓄水抗洪管道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11399.5 | 申请日: | 201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43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孙书云;白素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书云 |
主分类号: | E03F3/02 | 分类号: | E03F3/02;E03F5/04;E03F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艾皮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77 | 代理人: | 丁艳侠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泵 城市建设施工 排水管 流通水管 积水井 蓄水管 蓄水 海绵 外置电源开关 连通水管 抗洪 输水管 水井 本实用新型 底部连接 贯通连接 雨水收集 出水端 过滤网 进水端 连接端 排水阀 泄水管 排洪 外壁 雨水 一体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施工的蓄水抗洪管道,包括积水井、排水管和水泵,所述积水井的边侧下方固定连接有流通水管的一端,且流通水管和积水井的连接端安装有过滤网,所述排水管连接于流通水管的边侧,且排水管和第一蓄水管之间通过连通水管贯通连接,所述第二蓄水管的边侧通过泄水管与连通水管相互连接,且第二蓄水管的底部连接有输水管的一端,所述水泵进水端设置于放水井内与输水管的另一端相互连接,且水泵的出水端安装有排水阀,所述放水井的外壁上设置有外置电源开关,且外置电源开关与水泵相互连接。该基于海绵城市建设施工的蓄水抗洪管道,实现雨水收集蓄水和雨水排洪措施的一体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建设施工用管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施工的蓄水抗洪管道。
背景技术
蓄水抗洪管道是在城市雨水较多时对水源进行保存抗洪排水操作,而在城市水源较少,能够对保存的水源进行利用取出的管道设备,实现排洪蓄水的共同操作。
然而现有的城市建设管道只能在雨水较多时对水源进行排放,不能对水流进行蓄流收集,对雨水的利用率过小。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的城市建设管道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施工的蓄水抗洪管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现有的城市建设管道只能在雨水较多时对水源进行排放,不能对水流进行蓄流收集,对雨水利用率过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施工的蓄水抗洪管道,包括积水井、排水管和水泵,所述积水井的边侧下方固定连接有流通水管的一端,且流通水管和积水井的连接端安装有过滤网,并且流通水管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蓄水管上,所述排水管连接于流通水管的边侧,且排水管和第一蓄水管之间通过连通水管贯通连接,并且第一蓄水管的底部通过贯通管连接有第二蓄水管,所述第二蓄水管的边侧通过泄水管与连通水管相互连接,且第二蓄水管的底部连接有输水管的一端,并且输水管的另一端设置于放水井内,所述水泵进水端设置于放水井内与输水管的另一端相互连接,且水泵的出水端安装有排水阀,并且排水阀位于放水井外,所述放水井的外壁上设置有外置电源开关,且外置电源开关与水泵相互连接。
优选的,所述流通水管设置有4根,且流通水管的截面直径小于第一蓄水管的截面直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蓄水管和第二蓄水管为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结构,且第一蓄水管由连接管和中部管及螺纹管三部分组成,并且第一蓄水管的个数等于2个,中部管及螺纹管的个数均大于2个。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和中部管及螺纹管组成蜿蜒状的管道结构,且连接管和中部管及螺纹管之间贯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置电源开关与水泵电气连接,且水泵和放水井位于地面之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海绵城市建设施工的蓄水抗洪管道,实现雨水收集蓄水和雨水排洪措施的一体化,在海绵城市中,雨水天气较多时蓄存雨水,雨水天气较少时直接方便利用蓄存的雨水,
1、在雨水天气充足时,由连接管和中部管及螺纹管组成的蜿蜒状第一蓄水管和第二蓄水管在不影响雨水的排洪时,能够极大的对雨水进行收集蓄流保存,增大雨水的收集利用率,雨水天气不足时,可以直接方便人为的对雨水进行提出使用;
2、由于具有延展后贯通作用的螺纹管,在安装连接管和中部管时,方便抗洪管道的搬运和位置转换,在安装该第一蓄水管时,能够根据地形情况改变第一蓄水管和第二蓄水管的安装形态,使得蓄水管的安装操作更加的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蓄水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泵安装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书云,未经孙书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113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与自然水体连通的泵站的治理系统
- 下一篇:一进三出结构的管道分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