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电池内化成减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04353.0 | 申请日: | 2018-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38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潘新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新凤 |
主分类号: | H01M2/12 | 分类号: | H01M2/12;H01M2/36;H01M1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于鹏 |
地址: | 3623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内化成 水循环装置 水阀口 泄压 蒸馏水 新能源 本实用新型 减压装置 排气阀口 反应时 上表面 电池 蓄电池蓄电 蓄电池主体 爆破事故 气体压力 嵌入安装 散热底座 使用寿命 泄压装置 嵌套的 输出极 负压 极耳 排气 气压 正压 黏合 膨胀 消耗 补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池内化成减压装置,其结构包括添水阀口、排气阀口、迅速泄压水循环装置、负压接出极耳、散热底座、正压输出极耳、新能源蓄电池主体,添水阀口嵌入安装于迅速泄压水循环装置的上表面并且通过黏合的方式相连接,添水阀口的右侧设有排气阀口并且与迅速泄压水循环装置的上表面通过嵌套的方式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在蓄电池进行内化成反应时,当蓄电池内部的气压到达一定值后会推动泄压装置及时的进行排气,防止蓄电池由于受到气体压力而膨胀,造成爆破事故,并且在蓄电池进行内化成反应时,能够及时快速的补充蒸馏水,防止蒸馏水大量消耗,导致蓄电池蓄电容量下降,从而降低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电池内化成领域,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新能源电池内化成减压装置。
背景技术
内化成工艺,又称“无镉内化成工艺”,它是将固化干燥以后的电池极板经分切后直接组装成电池,进行电池内的化成充电而得到成品,但是,目前这种新能源电池存在如下缺点:
1、该蓄电池在进行内化成反应后,由于对其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的排除不及时,导致蓄电池受到气体压力膨胀,容易发生爆破事故。
2、对于蓄电池内部反应消耗的蒸馏水的补充不及时,从而导致蓄电池蓄电容量的降低,并且影响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池内化成减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该蓄电池在进行内化成反应后,由于对其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的排除不及时,导致蓄电池受到气体压力膨胀,容易发生爆破事故,对于蓄电池内部反应消耗的蒸馏水的补充不及时,从而导致蓄电池蓄电容量的降低,并且影响使用寿命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能源电池内化成减压装置,其结构包括添水阀口、排气阀口、迅速泄压水循环装置、负压接出极耳、散热底座、正压输出极耳、新能源蓄电池主体,所述添水阀口嵌入安装于迅速泄压水循环装置的上表面并且通过黏合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添水阀口的右侧设有排气阀口并且与迅速泄压水循环装置的上表面通过嵌套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新能源蓄电池主体的左端面嵌有负压接出极耳并且通过电信号相连接,所述正压输出极耳嵌入安装于新能源蓄电池主体的右端面并且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新能源蓄电池主体的上表面安装有迅速泄压水循环装置并且通过黏合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新能源蓄电池主体的底面设有散热底座并且通过贴合的方式相连接,所述迅速泄压水循环装置包括保护外罩壳、泄压集气腔、风力制动传动机构、机械转动传动机构、过渡连接传动机构、活塞运动传动机构、浮力制动过渡机构、缺水自动警报机构、快速泄压处理机构,所述保护外罩壳的内侧嵌有泄压集气腔并且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泄压集气腔的内侧设有风力制动传动机构,所述风力制动传动机构与机械转动传动机构通过转动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机械转动传动机构设于过渡连接传动机构的左侧并且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过渡连接传动机构的右侧安装有活塞运动传动机构并且通过机械过渡连接,所述活塞运动传动机构的上方设有浮力制动过渡机构并且通过滑动的方式相连接,所述缺水自动警报机构设于浮力制动过渡机构的左侧并且通过机械过渡连接,所述快速泄压处理机构与机械转动传动机构通过转动的方式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方案,所述风力制动传动机构设有高压顶板、风力桨叶、传输转轴、转轴主动带轮、连接输送皮带、配合连接带轮,所述高压顶板嵌入安装于泄压集气腔的内侧,所述泄压集气腔与风力桨叶通过嵌套的方式相连接,所述风力桨叶与传输转轴的一端通过黏合的方式相连接,所述传输转轴的另一端与转轴主动带轮通过嵌套的方式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主动带轮通过连接输送皮带与配合连接带轮滚动连接,所述配合连接带轮的下方嵌有机械转动传动机构并且通过转动的方式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新凤,未经潘新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043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电池盒
- 下一篇:一种无顶盖电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