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增强气液相化学发光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03537.5 | 申请日: | 2018-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59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竹青;付大友;袁东;谭文渊;杨冰;李佳祁;陈雨琴;廖琴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76 | 分类号: | G01N21/76;G01N21/01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钟莹洁;钱成岑 |
地址: | 643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增强 反应器主体 化学发光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 出气端 出液端 反应床 进气端 进液端 气液相 化学发光信号 检测装置 模块设置 反应器 灵敏度 反应腔 上表面 有效地 检测 贴合 连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增强气液相化学发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的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主体、电增强模块和反应床,反应器主体设置有进液端、出液端、进气端和出气端,反应器主体上开设有能够形成反应腔的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与进液端、出液端、进气端和出气端连通,第一凹槽的底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电增强模块设置在第二凹槽中,反应床设置在电增强模块的上表面上并与之贴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成本低,可有效地增强检测体系的化学发光信号,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检测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电增强气液相化学发光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化学发光法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高灵敏度检测方法。气液相化学发光法是利用气相与液相之间发生的化学发光反应来检测待测物质,该方法可以直接应用于痕量气体的检测,在大气污染物的检测领域应用较广,比如大气中臭氧、二氧化氮、PAN、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的检测。通过一些检测装置或检测技术的改进优化,可以大幅度提升检测灵敏度,起到增敏的效果。
现有的增敏方法主要集中在两种方式:一是在检测试剂成分的优化,检测试剂中添加一些额外的反应试剂,也就是增敏剂,用于反应体系的增敏,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二是通过改变反应器的结构,比如增大反应床的表面积,从而提高反应界面面积,增强化学发光反应,达到增敏的目的。
总体来说,增敏技术非常有限,且不能通用,并且在一些特殊的检测体系中,这两种方式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利用电增强的方式实现对气液相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增敏的电增强气液相化学发光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增强气液相化学发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的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主体、电增强模块和反应床,所述反应器主体设置有进液端、出液端、进气端和出气端,反应器主体上开设有能够形成反应腔的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与进液端、出液端、进气端和出气端连通,第一凹槽的底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电增强模块设置在第二凹槽中,反应床设置在电增强模块的上表面上并与之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电增强气液相化学发光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包括蔽光壳体、光窗和光电传感单元,光窗设置在反应器与蔽光壳体之间,反应器通过反应器主体的第一凹槽与蔽光壳体形成密闭的反应腔并且所述反应腔位于光窗的一侧,光电传感单元安装在蔽光壳体内且位于光窗的另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电增强气液相化学发光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凹槽为菱形槽,所述第二凹槽为设置在菱形槽的底表面中部的条形反应槽,所述电增强模块和反应床均设置在所述条形反应槽中并且所述反应床的上表面略低于所述菱形槽的上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电增强气液相化学发光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液端、出液端、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位于所述菱形槽的四个顶点处,其中,进液端位于菱形槽的上端且位于条形反应槽的上端,出液端位于菱形槽的下端且位于条形反应槽的下端,进气端与出气端分别位于菱形槽的左右两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电增强气液相化学发光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增强模块包括电路基板和设在电路基板上表面的印刷电路,所述印刷电路为刻蚀成特定形状的铜层且表面进行了沉金处理,所述电路基板与第二凹槽之间的缝隙采用防水密封处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电增强气液相化学发光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印刷电路为交错分布的栅格结构,印刷电路通过反应器最上端的电极连接孔与外部供电电源的正负极分别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电增强气液相化学发光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液端包括进液接头和设置在进液接头末端的进液缓冲腔,所述进液缓冲腔中填充有第一强亲水性超细纤维填充体并且所述第一强亲水性超细纤维填充体紧贴所述反应床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理工学院,未经四川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035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氧化氮含量检测设备
- 下一篇:用于妇科联检仪的检验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