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扶手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00055.4 | 申请日: | 201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63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川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川涛 |
主分类号: | E05B1/00 | 分类号: | E05B1/00;E05B3/00;E05B47/00;E05B15/00;G07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213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扶手 | ||
本实用新型为提供一种智能扶手,将智能锁的辨识、通信、控制开锁和上锁功能,都集成到门锁的扶手上,这样智能门锁和锁体只需要对齐一个连接口,并且可以省去常规智能锁大体积和大重量,同时,只需和锁体对接一个连接口,安装简易,可以匹配任何国标的机械锁体,改善安装,减轻重量,同配性强,加快智能锁普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扶手,使用领域包括智能锁,智能门锁。
技术背景
现有的智能锁机械锁芯,身份辨识模块,通信模块,控制电路,离合器安装在门锁前壳上,导致前壳又大又重,成本高,不利于普及智能锁,并且离合器与锁芯位置距离还要和机械锁体匹配,导致统一性差,还要根据不同锁体匹配不同智能锁。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简易,重量轻,通用性强的智能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扶手,将智能锁的辨识、通信、控制开锁和上锁功能,都集成到门锁的扶手上,这样智能门锁和锁体只需要对齐一个连接口,并且可以省去常规智能锁大体积和大重量,同时,只需和锁体对接一个连接口,安装简易,可以匹配任何国标的机械锁体,改善安装,减轻重量,同配性强,加快智能锁普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扶手,其特征在于:方案一,机械锁芯,身份辨识模块,通信模块,控制电路,离合结构安装在扶手上,构成智能扶手,身份辨识模块,通信模块,控制电路,离合结构通过电路连接构成具有辨识身份,控制离合结构连接传动和分离不传动,实现开锁与上锁和不能开锁功能,机械锁芯和离合结构连接,或者,机械锁芯和离合结构通过传动件连接,通过钥匙转动锁芯,驱动离合结构连接传动和分离不传动,实现开锁与上锁和不能开锁功能;方案二,身份辨识模块,通信模块,控制电路,离合结构安装在扶手上构成智能扶手,身份辨识模块,通信模块,控制电路,离合结构通过电路连接构成具有辨识身份,控制离合结构连接传动和分离不传动,实现开锁与上锁和不能开锁功能;方案三,身份辨识模块或通信模块,控制电路,离合结构安装在扶手上构成智能扶手,身份辨识模块或者通信模块,控制电路,离合结构通过电路连接构成具有辨识身份,控制离合结构连接传动和分离不传动,实现开锁与上锁和不能开锁功能;方案四,身份辨识模块或通信模块,控制电路,安装在扶手上构成智能扶手,身份辨识模块或者通信模块,控制电路,离合结构通过电路连接构成具有辨识身份,控制离合结构连接传动和分离不传动,实现开锁与上锁和不能开锁功能;方案五,多个身份辨识模块,安装在扶手上构成智能扶手,身份辨识模块,通信模块,控制电路,离合结构通过电路连接构成具有辨识身份,控制离合结构连接传动和分离不传动,实现开锁与上锁和不能开锁功能。
其中,身份辨识模块包括,生物辨识模块和非生物辨识模块,例如,密码模块,指纹模块,射频识别模块,视觉辨识模块,语音辨识模块。
其中:指纹模块安装位置在扶手内侧;指纹模块安装位置在扶手上侧;指纹模块安装位置在扶手下侧;指纹模块安装位置在扶手左侧;指纹模块安装位置在扶手右侧。
其中:机械锁芯安装位置在扶手外侧;指纹模块安装位置在扶手左侧;指纹模块安装位置在扶手右侧。指纹模块可以安装若干个。
其中:密码输入模块安装位置在扶手外侧;指纹模块安装位置在扶手上侧。
其中,视觉辨识模块安装位置在扶手外侧;指纹模块安装位置在扶手上侧。
根据需要,还可以在扶手上安装电池,提供电源。或者,外接电池,发电机等。根据需要控制和通信可以是一个芯片,也可以分开一个控制芯片一个通信芯片,通信模块可以是任意无线通信方式,例如蓝牙,wifi,zigbee,433和其他。还可以在扶手上增加其他辅助功能,例如,led指示灯,门铃按钮,侦测传感器,和其他各种传感模块。
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是:减轻智能锁重量,体积,安装简单,由于只对接一个锁体接口,使其可以适配任何国标的锁体,适配性高,利于普及。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川涛,未经李川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000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