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腐蚀聚全氟乙丙烯电缆料生产用有毒气体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93745.1 | 申请日: | 2018-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201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凌金鑫;凌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新农夫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净化箱体 聚全氟乙丙烯 伸缩密封 净化池 气体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 气体出口管 气体入口管 两侧设置 电缆料 分隔板 连接管 耐腐蚀 阀门机构 技术技术 净化装置 内部设置 驱动气缸 上下端口 生产加工 竖直设置 净化 单一性 管连接 管内 溢出 生产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全氟乙丙烯生产加工技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腐蚀聚全氟乙丙烯电缆料生产用有毒气体净化装置,包括净化箱体,所述净化箱体左侧上、下方对应设置有气体入口管、气体出口管,净化箱体内部右侧竖直设置有连接管;所述净化箱体内部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净化箱体的底部、分隔板上均设置有净化池,所述净化池的两侧设置有伸缩密封管,所述净化池上方两侧设置有与伸缩密封管连接的驱动气缸,所述伸缩密封管内设置有分别与气体入口管、气体出口管以及连接管上下端口配合的阀门机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净化装置中存在着净化单一性,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以及在净化有毒气体的过程中,有毒气体溢出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全氟乙丙烯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腐蚀聚全氟乙丙烯电缆料生产用有毒气体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聚全氟乙丙烯简称FEP,又名F46,是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的共聚物,六氟丙烯的含量约15%左右,是聚四氟乙烯的改性材料;该材料不引燃,可阻止火焰的扩散。它具有优良的耐候性,摩擦系数较低,耐化学稳定性,电绝缘性能强等特点,其主要的用途是用于制作管和化学设备内衬、滚筒的面层及各种电线和电缆,如飞机挂钩线、增压电缆、报警电缆、扁形电缆以及油井测井电缆等。
聚全氟乙丙烯如同其他可熔性氟塑料一样,用通用方法进行热模压、压铸和挤出(真空和气压成型)。聚全氟乙丙烯加工过程中在高温(﹥400℃)情况下会产生高毒性挥发物,然而现有的聚全氟乙丙烯的生产设备的有毒气体净化装置中存在着净化单一性,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以及在净化有毒气体的过程中,有毒气体溢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腐蚀聚全氟乙丙烯电缆料生产用有毒气体净化装置,来解决现有的聚全氟乙丙烯的生产设备中只设置了排风机将有毒气体排出,未能对有毒气体进行净化回收,排出的有毒气体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耐腐蚀聚全氟乙丙烯电缆料生产用有毒气体净化装置,包括净化箱体,所述净化箱体左侧上、下方对应设置有气体入口管、气体出口管,净化箱体内部右侧竖直设置有连接管;
所述净化箱体内部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净化箱体的底部、分隔板上均设置有净化池,所述净化池的两侧设置有伸缩密封管,所述净化池上方两侧设置有与伸缩密封管连接的驱动气缸,其中位于分隔板上的净化池两侧的伸缩密封管在驱动气缸的驱动下分别与气体入口管、连接管的上端口连接或分离,位于净化箱体底部的净化池两侧的伸缩密封管在驱动气缸的驱动下分别与气体出口管、连接管的下端口连接或分离,所述伸缩密封管内设置有分别与气体入口管、气体出口管以及连接管上下端口配合的阀门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体入口管、气体出口管以及连接管的上下端口端面上均设置有与伸缩密封管相适配的环形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缩密封管包括设置在净化池侧壁上的固定管部、分别与气体入口管、气体出口管以及连接管上下端口卡合的活动管部、连接固定管部与活动管部的波纹管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管部包括L型管和直通管两种结构,其中L形管结构的固定管部位于净化池内部的溶液内,直通管结构的固定管部位于净化池内部的溶液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管部上设置有与驱动气缸连接的连杆,所述活动管部下方设置有与净化池滑动配合的滑杆,所述阀门机构设置在活动管部的内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门机构包括对称铰接设置在活动管部内壁上的半圆形阀板、活动管部内壁与半圆形阀板的铰接处设置的扭转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净化箱体外壁上对应设置有与净化池相适配的更换窗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新农夫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新农夫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937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