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熔模铸造用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93069.8 | 申请日: | 2018-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500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陆继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赣榆恒盛玛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4 | 分类号: | B22C9/04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55 | 代理人: | 刘伯平 |
地址: | 22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模铸造 夹块 辅助装置 模具 本实用新型 右支撑杆 转动连接 底板 固定连接杆 底板顶部 固定轴承 过程稳定 均匀固定 生产效率 限制机构 旋转能力 震动装置 左支撑杆 手摇杆 轴心处 卡紧 蜡模 凸块 浇筑 轴承 倾倒 保证 金属 震动 外部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熔模铸造用辅助装置,包括底板,固定轴承位于内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夹块,底板顶部且位于夹块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移动震动装置,右支撑杆位于内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卡紧限制机构,夹块位于右支撑杆的一侧轴心处固定连接有手摇杆,固定连接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限制插辊,左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制轴承,夹块外部底端的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震动凸块,本实用新型涉及熔模铸造技术领域。该熔模铸造用辅助装置,达到了便于工人倾倒蜡模,降低工人工人劳动力,同时模具具备旋转能力的同时,也实现模具具备稳定限制的能力,保证模具在后续浇筑过程稳定固定,保证金属熔模铸造质量,同时提高熔模铸造的生产效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熔模铸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熔模铸造用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熔模铸造又称失蜡铸造,包括压蜡、修蜡、组树、沾浆、熔蜡、浇铸金属液及后处理等工序。失蜡铸造是用蜡制作所要铸成零件的蜡模,然后蜡模上涂以泥浆,这就是泥模。泥模晾干后,放入热水中将内部蜡模熔化。将熔化完蜡模的泥模取出再焙烧成陶模。一经焙烧。一般制泥模时就留下了浇注口,再从浇注口灌入金属熔液,冷却后,所需的零件就制成了。
用这种方法铸出的铜器既无范痕,又无垫片的痕迹,用它铸造镂空的器物更佳。中国传统的熔模铸造技术对世界的冶金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现代工业的熔模精密铸造,就是从传统的失蜡法发展而来的。虽然无论在所用蜡料、制模、造型材料、工艺方法等方面,它们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它们的工艺原理是一致的。四十年代中期,美国工程师奥斯汀创立以他命名的现代熔模精密铸造技术时,曾从中国传统失蜡法得到启示。
熔模铸造生产的第一个工序就是制造熔模,熔模是用来形成耐火型壳中型腔的模型,所以要获得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高的铸件,首先熔模本身就应该具有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此外熔模本身的性能还应尽可能使随后的制型壳等工序简单易行。为得到上述高质量要求的熔模,除了应有好的压型(压制熔模的模具)外,还必须选择合适的制模材料(简称模料)和合理的制模工艺。
目前熔模铸造通过人工倾倒蜡模物料,不通的生产模具大小质量不同,从而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力,并且模具的温度较高,造作过程可能造成工人烫伤,并且浇筑过程中金属溶液中存在少量的气体,对金属铸造质量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熔模铸造用辅助装置,解决了目前熔模铸造通过人工倾倒蜡模物料,不通的生产模具大小质量不同,从而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力,并且模具的温度较高,造作过程可能造成工人烫伤,并且浇筑过程中金属溶液中存在少量的气体,对金属铸造质量造成影响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熔模铸造用辅助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左支撑杆,所述底板内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移动轨道,所述移动轨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滑块,所述移动滑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右支撑杆,所述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承,所述固定轴承位于内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夹块,所述底板顶部且位于夹块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移动震动装置,所述右支撑杆位于内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卡紧限制机构,所述夹块位于右支撑杆的一侧轴心处固定连接有手摇杆,所述夹块的正面且与卡紧限制机构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杆,所述固定连接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限制插辊,所述左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制轴承,所述限制轴承之间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表面螺纹连接有内螺纹传动块,所述内螺纹传动块外部的一侧与右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夹块外部底端的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震动凸块。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端且位于螺纹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转轮。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右端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转轮,所述第一从动转轮通过第一皮带与第一主动转轮传动连接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赣榆恒盛玛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连云港赣榆恒盛玛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930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