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茶器收纳包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92512.X | 申请日: | 2018-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73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徐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化县如瓷生活文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C11/24 | 分类号: | A45C11/24;A45C13/02;A45C13/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君典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9 | 代理人: | 傅家强 |
地址: | 3625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体 硬质支撑体 收纳包 内保护层 外包装层 茶器 抗冲击性 立体形状 三层结构 拉链锁 内表面 对合 贴合 携带 覆盖 运输 | ||
一种便携式茶器收纳包,为上下两个包体,两包体之间有一边相连对合而成,其余的包体边沿设拉链锁住,其特征在于:包体由三层结构组成,分别是外包装层、中间硬质支撑体和内保护层,中间硬质支撑体构成包体的立体形状,外包装层覆盖于硬质支撑体的外表面,内保护层贴合于中间硬质支撑体的内表面上。该设计可使收纳包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方便于运输或携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茶器收纳包。
背景技术
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饮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传统的茶艺中,茶器的种类繁多且多为瓷器、紫砂等材质制成,因此茶器在商品运输或外出携带过程中容易破损。根据上述问题,目前设计有茶具收纳包,但由于针对性差,多为整个凹体形状设计,无法紧密的包住单个茶器,容易因运输或携带过程的震动导致包内茶器互相碰撞,造成茶器的破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方便运输或携带、外形美观的便携式茶器收纳包。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便携式茶器收纳包,为上下两个包体,两包体之间有一边相连对合而成,其余的包体边沿设拉链锁住,其特征在于:包体由三层结构组成,分别是外包装层、中间硬质支撑体和内保护层,中间硬质支撑体构成包体的立体形状,外包装层覆盖于硬质支撑体的外表面,内保护层贴合于中间硬质支撑体的内表面上。该设计可使收纳包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减少因运输或携带过程的震动或颠簸导致包内茶器的互相碰撞,造成茶器的破损。
所述收纳包的中间硬质支撑体分别设置有与茶叶罐、茶杯、茶海和滤茶器形状相吻合的凹体。该设计可使包内每个茶器单独放置,内保护层包覆住各个茶器,减少收纳包因运输或携带过程的震动或颠簸导致包内茶器的互相碰撞;收纳包结构紧凑,体积较小,方便运输或携带。
所述收纳包内保护层厚度均匀,且材料为海绵、橡胶或发泡塑料。该设计可保证收纳包具有更加良好的抗冲击性能。
所述外包装层为皮革或纤维织物,外型美观且耐用。
所述包体外侧上方一角设置有提带,方便收纳包提拎携带。
所述包体外侧下方设置有底座,可使收纳包稳固的放置于平面上,且防止底部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该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2为该实用新型A侧面剖视图;
图3为该实用新型B侧面剖视图;
图4为该实用新型C侧面剖视图;
图5为图2所示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便携式茶器收纳包,为上下两个包体,两包体之间有一边相连对合而成,其余的包体边沿设拉链3锁住,其特征在于:包体由三层结构组成,分别是外包装层1、中间硬质支撑体5和内保护层2,中间硬质支撑体5构成包体的立体形状,外包装层1覆盖于硬质支撑体5的外表面,内保护层2贴合于中间硬质支撑体5的内表面上。该设计可使收纳包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减少收纳包因运输或携带过程的震动或颠簸导致包内茶器的互相碰撞,相对收纳箱更方便携带。
所述收纳包的中间硬质支撑体5分别设置有与茶叶罐、茶杯、茶海和滤茶器形状相吻合的凹体。所述凹体水平排布,以A剖面为轴设有茶海凹体21与过滤器凹体凹体,B剖面为轴设有第一茶杯凹体23和第二茶杯凹体24,以C剖面为轴设有茶叶罐凹体25,该设计可使内保护层2紧密包覆各个茶器的外部,减少收纳包因运输或携带过程的震动或颠簸导致包内茶器的互相碰撞,更加全面的保护茶器,整体重量分布科学,重心基本在收纳包中心位置,方便携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化县如瓷生活文化有限公司,未经德化县如瓷生活文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925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电力营销工具箱
- 下一篇:一种烟盒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