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层提锅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90014.1 | 申请日: | 2018-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68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钿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振钿 |
主分类号: | A45C11/20 | 分类号: | A45C11/20;A47J4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000 广东省潮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层 内碗 嵌套 本实用新型 保温空腔 传统设计 环形提手 阶梯平台 球形外壳 保温性 坚固性 再加热 碗盖 安全 | ||
一种三层提锅,有上中下三层球形外壳、环形提手及内部的两个内碗及碗盖组成,各部分之间通过边缘的阶梯平台结构,相互嵌套组合,且内碗与外壳之间形成保温空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保温性、再加热特性和安全坚固性均好于传统设计的产品,且结构简单,容易扩展其功能。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物容器,尤其是带有提手、内分多层食盒的三层提锅。
背景技术
目前,出于健康饮食的追求,越来越多人工作时或者出外时,习惯于自带熟制食物,因此对携带食物的容器如便当盒、餐盒等需求量较大。该类容器现有设计常常采用单层分格,或者简单多层叠加的简单结构,在食物保温等方面主要依赖于容器材料的隔热效果,因此保温性能不佳;而由于保温原因,通常采用塑料材质,再加热功能不佳;为了方便生产,多采用方形结构,容易造成磕碰损害,因此产品的坚固性和安全性能同样存在隐患。
此外,现有的餐盒均基于日式饮食或者西餐特点设计,很少考虑对汤水食物的携带型,因此也不利于对中式食材的携带。
有鉴于此,申请人提交了一种“三层提锅”的新型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18205733939,解决以上部分问题。
现申请人对原有设计进一步优化,简化其设计,并以更有效的技术方案解决原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食物容器,保温性能、再加热性能及安全性能上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制成产品兼具优良的保温性、再加热性,并且更为安全坚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层提锅,由上下三层外壳、提手及外壳内的两个内碗及碗盖组成,其特征在于:
上中下三层外壳扣在一起形成球型外壳,球形外科比其他多边形结构更为坚固和利于保温,且避免边角的碰撞发生。
下外壳占据球型外壳整体高度大于一半,最佳高度约为55%-60%,该比例是为了保证提手与球形外壳的连接结构落于下外壳处,有利于整体保持平衡。
中外壳高度大于上外壳高度,以容纳上碗。
下外壳在球型外壳的水平中轴线两端位置有圆形凸轴;提手为环形,内径略大于球型外壳的外径,在提手的水平中轴线内侧有凹轴位,提手的凹轴位卡在下外壳的凸轴处,形成可绕球型外壳旋转的结构;
上外壳的顶端为平面或略为内凹,下外壳的底端为平面或略为内凹;以方面产品平放。
当提手处于垂直状态下,人手可通过上外壳上方的凹位提起三层提锅,当三层提锅放置于平面时,倾斜状态的提手可防止上外壳脱离,只有在提手接近水平摆放时,三层提锅的上外壳才容易拿出,因此可避免三层提锅产品错误分离的风险。
下外壳与中外壳边沿相互镶嵌,中外壳与上外壳边沿相互镶嵌,并通过螺纹卡槽卡栓结构连接,三者连接成坚固的圆球形结构。
下外壳边缘内侧下方约1-2厘米处向内收缩形成环形阶梯平台,阶梯平台上可放置半圆形的下碗,该下碗的顶端向外翻出,架在环形阶梯平台之上;下碗的其他部分与下外壳内侧保持平均约1CM左右的距离;由此形成保温空腔,可降低食物热量消散速度,且可以在该保温内加注热水,满足对食物再加热的功能需求。
为了方便放置,下碗底部为平底或略为内凹;
下碗的边缘内侧下方为向内收缩的环形阶梯平台结构;该结构同样为了承托其他的上方结构。
下碗的上方盖有下碗盖,该下碗盖底部架于下碗内侧的环形阶梯平台之上。
中外壳边缘内侧下方同样有向内收缩形成的环形阶梯平台,阶梯平台上放置半圆形的上碗,该上碗的顶端向外翻出,架在环形阶梯平台之上;
上碗的边缘内侧下方有向内收缩的环形阶梯平台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振钿,未经陈振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900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开合的隐形眼镜盒
- 下一篇:一种锁制结构及包含此结构的美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