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青光眼滤过术后手动眼部直角框按摩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89446.0 | 申请日: | 2018-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59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曲勃;陆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7/00 | 分类号: | A61H7/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崔红梅 |
地址: | 11003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角框 按摩头 抗青光眼滤过术 手柄 按摩辊 按摩器 支撑端 长边 抵住 短边 额部 术后 眼部 按摩 青光眼滤过手术 眼部按摩器 螺栓 长椭圆体 螺栓固定 杆连接 眼睑 角侧 滤过 推钮 传递 医生 成功 | ||
一种抗青光眼滤过术后手动眼部直角框按摩器,包括支撑端、手柄和按摩头,其特征在于直角框结构:直角框的短边端抵住额部作为支撑端、长边为手柄,在长边近角侧有孔,安装按摩头的杆;按摩头为长椭圆体,长度为1.5‑2mm,其中间一侧与杆连接,杆的另一端用螺栓固定在孔外,螺栓并作为推钮,向按摩头传递压力。有益效果:抗青光眼滤过手术术后按摩是滤过手术成功的关键。除医生在术后初期操作按摩外,患者自己操作也是巩固疗效所必须的。本设计按摩辊上的直角框的短边端抵住额部,按摩辊随即落着于上眼睑,使用眼部按摩器增加了安全性,易于病人掌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一种涉及眼科用器具,是抗青光眼滤过术后手动眼部按摩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抗代谢药物的应用,手术技术的改良,指青光眼滤过手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青光眼治疗,使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所述手术目的是建立新的房水引流途径而降低眼压,使眼压降至正常水平的抗青光眼手术。滤过泡是房水经由眼内流经眼表而形成的腔隙,它的存在和保持证明手术是成功的。滤过泡失去功能则导致手术失败,原因之一是由于纤维组织及新生血管长入滤过口,使瘢痕形成,同时手术引起的血-房水屏障的破坏和伴随的血浆蛋白渗漏,又刺激纤维细胞的增生。连续数日的按摩可延缓巩膜切口的愈合,减轻或预防瘢痕的形成,使滤过道保持通畅。如果错过这个时期,瘢痕形成,再多按摩也是于事无补了。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术失败有诸多原因,例如: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释放新生血管生长因子、无晶体性青光眼中玻璃体释放成纤维细胞刺激因子、葡萄膜炎性青光眼可因前节炎症反应较重而释放大量炎症介质。以上均促使纤维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间质注入胶原蛋白和糖胺多糖成份的合成,形成术区纤维组织化瘢痕,阻碍了房水的引流和扩散,导致滤过手术的失败。
在青光眼滤过术后早期创口炎症愈合期,通过压迫眼球外部来提高眼压,迫使更多的房水经过滤过口流入结膜下;使房水冲破滤过泡的外粘连促使滤过泡扩大;亦可引起巩膜瓣缘的错开,减少在巩膜瓣缘早期瘢痕的形成;利用房水的冲力把嵌顿在巩膜瓣口处的组织复位,促进血块、纤维渗出的松脱,扩散,吸收。
眼球按摩是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一个重要治疗措施,术后加强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早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眼球按摩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滤过道的通畅程度、分离手术创面的粘连、降低滤过手术眼的眼压、保持滤过泡的功能、挽救功能不良的滤过泡等。
经研究表明青光眼患者个性偏于忧虑和内向,神经质,意识过敏,好强,对外界适应能力差,情感稳定性差。青光眼术后的患者,医生均与之沟通,介绍眼球按摩的正确方法和意义。但仍不排除一些视力较差,年龄较高,执行力差的患者无法很好地完成眼球按摩,继而影响青光眼滤过手术术后的效果,出现各种并发症。
现有青光眼滤过手术术后眼球按摩的方法:
方法(一):对术后1-3d如眼压高而未见滤过泡者,可在结膜下表面以湿润棉棒滚动按压巩膜瓣两侧边缘,使形成大滤泡,前房变浅。
方法(二):经治医师在裂隙灯下经下睑用湿润棉棒施压于眼球下部,使房水经切口流至结膜下。
方法(三):患者自己用双食指交替经上睑施压于眼球上部。每次可按摩30-50次,如发现眼压下降、滤过泡弥散隆起及前房变浅即可停止。
方法(一)和方法(二)眼球按摩最早可以在术后1-3天进行。但越早进行越容易出现眼球按摩提及的并发症,故早期的眼球按摩最好在裂隙灯下由医师进行并密切的观察滤泡、前房、全身等处的状况。眼球按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前房,速度应缓慢,逐渐加重力度。对于年龄偏大、结膜薄、晶状体悬韧带松弛的患者,应注意指压的力量,避免造成前房出血、滤过泡渗漏或晶状体悬韧带断裂引起的晶状体脱位;糖尿病、高血压病的病人应控制血糖血压平稳再进行手术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三)是医生传授、大多数患者出院回家后应掌握的眼球按摩方法。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未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894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