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机废水超临界水氧化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89426.3 | 申请日: | 2018-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327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袁君;王金海;蔡振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亿斯德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72 | 分类号: | C02F1/72;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13 | 代理人: | 张红卫;刘兰芳 |
地址: | 11604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废水 超临界水氧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 能量回收装置 混合器 低压气液分离器 高压气液分离器 加热器 第二换热器 第一换热器 压力能回收 高压反应 氧化剂泵 反应器 高压泵 增压泵 流体 加压 能耗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水超临界水氧化处理装置,它包括氧化剂泵、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加热器、混合器、反应器、高压泵、增压泵、能量回收装置、高压气液分离器和低压气液分离器。本实用新型的有机废水超临界水氧化处理装置采用能量回收装置将高压反应流体的压力能回收,极大降低了对有机废水原料进行加压所需的能耗。本实用新型适合在有机废水超临界水氧化处理中广泛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和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有机废水超临界水氧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高浓度(化学需氧量COD>2000mg/L)、有毒、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是国内外公认的技术难题。传统的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如物化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湿式氧化、焚烧等)存在成本高、降解率低、易衍生二次污染等问题。超临界水氧化(Supercritical WaterOxidation,SCWO)作为一种新型的处理有机废水技术,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之一;
超临界水氧化是在超过水的临界点(PC=22.1MPa,TC=374℃)的高温高压条件下,以空气或其他氧化剂将有机物进行氧化的方法。超临界水(supercritical water,SCW)作为超临界流体的一种,与普通的液态水和水蒸气相比,超临界水的各种理化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SCW的主要物性参数如密度、黏度、离子积和介电常数均明显下降,扩散系数较高,传质性能好,可与气体(如氧气、氮气等)及绝大多数有机物完全互溶,气液相界面消失,消除了相间传质阻力,溶解其中物质的反应速率不再受传质过程的限制,形成均一相体系,反应速度大大加快。在小于1分钟甚至几秒钟的停留时间内,99.9%以上的有机物迅速燃烧氧化成CO2、H2O和其他无毒无害的终端产物。反应温度一般在400-650℃,避免了SO2、NOx、二恶英等二次污染物的产生。整个燃烧氧化过程产生大量的热,具有较大的热量回收潜力,当有机物质量浓度达到3%以上时,就可依靠反应过程中自身氧化放热维持反应所需温度,不需要外界供热,多余热量可以回收;
SCWO技术与传统有机废水处理方法相比,具有氧化反应彻底、去除率高、反应装置体积小、可实现自热反应等一系列优点,被誉为最有前途的环境处理方法之一。但为了实现超临界水氧化的高温高压反应条件需要耗费巨大的能量,并且在目前超临界水氧化系统中,一般通过背压阀直接将高压流体降至常压,然后进行气液产物分离,流体具有的压力能直接损耗,造成了能量极大浪费,如专利CN105130081A、CN105152248A、CN1730414A、CN104671388A等,若能将此部分压力能量充分回收利用,节能效果将非常可观。专利CN104445573A公开了一种新型超临界水氧化综合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设置了压力能回收及余热回收等能量回收单元,压力能回收采用液力透平机组进行压力回收,属于压力能到机械能再到压力能的转化,能量回收效率较低。专利CN105627814A公开了一种用于超临界水氧化系统的中间介质换热装置,采用中间介质将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后流体的热量传递给反应前的物料,利用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后流体的热量来对物料进行预热,中间介质的压力由缓冲罐上设置的背压阀及补水支路设置的减温水泵来维持,能够高效利用反应后流体的热量,但该方法压力能的利用非常有限。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开发一种既能高效利用反应流体的热能,又能够有效回收高压反应流体压力能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机废水超临界水氧化处理装置,能够有效回收反应流体的压力能,高效利用反应流体的热能,极大的降低体系能耗,节省运行费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亿斯德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大连亿斯德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894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