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顶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85874.6 | 申请日: | 2018-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316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刘胜军;黄坚;冯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子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4 | 分类号: | F21S8/04;F21V23/0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刘扬 |
地址: | 622651 四川省绵阳市安***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电源 出光均匀性 吸顶灯 底盘 主照明模块 通槽结构 本实用新型 元器件 射出 有效解决 安装座 遮挡 优化 成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顶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以有效解决因驱动电源元器件的高度而导致的出光均匀性缺陷的吸顶灯结构,包括驱动电源、底盘以及设置于底盘上的主照明模块,所述底盘内设置有通槽结构,所述驱动电源通过设置于驱动电源上的安装座而固定于底盘上,其中,驱动电源的驱动电源底部设置于通槽结构内。将驱动电源的驱动电源底部设置于通槽结构内后,既可以让更少的驱动电源设置于主照明模块射出的光路上,从而就更少的遮挡主照明模块射出的光线,并成功优化出光均匀性,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结构无法解决的出光均匀性缺陷。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因驱动电源元器件的高度而导致的出光均匀性缺陷的吸顶灯之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顶灯领域,尤其是一种吸顶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吸顶灯绝大多数是通过内置驱动电源实现照明的方案。但是,这样的方案受限于驱动电源元器件的高度和其他设计因素,而出现驱动电源整体高度经常会影响灯具的出光均匀性等问题,有的严重的甚至会在灯具的发光面产生阴影,使用体验很差。对于这一技术问题的改进,也尚未发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解决因驱动电源元器件的高度而导致的出光均匀性缺陷的吸顶灯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吸顶灯结构,包括驱动电源、底盘以及设置于底盘上的主照明模块,所述底盘内设置有通槽结构,所述驱动电源通过设置于驱动电源上的安装座而固定于底盘上,其中,驱动电源的驱动电源底部设置于通槽结构内。
进一步的是,包括垫脚,所述垫脚设置于底盘外周边缘。
进一步的是,包括驱动电源顶部,所述驱动电源的驱动电源顶部设置于底盘之上,且垫脚高度大于驱动电源顶部高度。
进一步的是,驱动电源上的安装座设置于驱动电源顶部和驱动电源底部之间。
进一步的是,所述主照明模块上均匀设置有LED灯珠。
进一步的是,驱动电源通过螺钉与底盘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驱动电源沿底盘的对称轴线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实际设计时,由于底盘内设置有通槽结构,这就为驱动电源的布置提供了空间,其中,将驱动电源的驱动电源底部设置于通槽结构内后,既可以让更少的驱动电源设置于主照明模块射出的光路上,从而就更少的遮挡主照明模块射出的光线,并成功优化出光均匀性,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结构无法解决的出光均匀性缺陷。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因驱动电源元器件的高度而导致的出光均匀性缺陷的吸顶灯之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爆炸图。
图2是实用新型装配完毕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用新型侧面剖视图。
图4是图3的A向放大图。
图中标记为:驱动电源1、驱动电源顶部11、安装座12、驱动电源底部13、主照明模块2、LED灯珠21、底盘3、通槽结构31、垫脚4、主照明模块距离驱动电源最近发光点的发光面高度H、主照明模块距离驱动电源最近发光点到驱动电源间距L、主照明模块发射光角度范围θ、主照明模块厚度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吸顶灯结构,包括驱动电源1、底盘3以及设置于底盘3上的主照明模块2,所述底盘3内设置有通槽结构31,所述驱动电源1通过设置于驱动电源1上的安装座12而固定于底盘3上,其中,驱动电源1的驱动电源底部13设置于通槽结构3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子部品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子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858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摇动式防炫LED天花灯
- 下一篇:一种具有投影装置的吊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