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受电弓皮囊破损保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85544.7 | 申请日: | 2018-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27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范学涛;赵德鑫;王正茂;袁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同创工控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2 | 分类号: | B60L5/32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119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位三通气控阀 气动逻辑 底座 受电弓 皮囊 二位三通阀 破损保护器 节流阀 控制口 气控 本实用新型 出气连接口 压力平衡腔 真空发生腔 车辆安全 射流喷头 出气腔 供气腔 进气腔 连接口 节流 破损 供气 检查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受电弓皮囊破损保护器,用于解决皮囊破损后,及时对受电弓进行保护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气动逻辑底座、双气控二位三通阀和节流阀;双气控二位三通阀安装在气动逻辑底座和节流阀分别安装在气动逻辑底座上;所述气动逻辑底座上分别设有进气腔、二位三通气控阀供气连接口、二位三通气控阀出气连接口、出气腔、节流供气腔、射流喷头、二位三通气控阀降弓控制口、二位三通气控阀升弓控制口、真空发生腔、压力保持腔和压力平衡腔。实用新型内容有益效果:解决了只能依靠人力检查的弊端、保证了车辆安全运行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受电弓保护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受电弓皮囊破损保护器。
背景技术
目前轨道交通运输设备中电力驱动已经作为主流动力源,应用广泛的高铁动车、地铁、电力机车等基本上均采用高压电力驱动。轨道交通运输设备中电力应用离不开受电弓这一重要装置,受电弓是连接高压线缆和交通运输设备的桥梁,受电弓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辅助作用,受电弓设计结构特殊必须保证与高压线缆接触时有一恒定的压力,以防止受电弓碳滑板与高压线缆脱离时产生高压电离击穿现象既通俗讲的拉弧现象。为保证有上述的恒定压力,目前受电弓多以皮囊充压缩空气作为动力装置
皮囊有效解决了受电弓举升、下降及恒定压力接触电网的问题,但由于皮囊的结构特点及应用环境恶劣。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橡胶老化、外部意外因素等,导致皮囊破损时有发生。皮囊发生破损后会导致受电弓举升力不足出现拉弧现象,从小处讲拉弧放电会降低受电弓碳滑板的寿命,严重时会发生电网烧损事故。
现有技术中,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只能采用加强人工现场检测的手段。但是,人工现场检测工作劳动效率低,并且在高压区域进行检测工作,具有很大的人身伤害危险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受电弓皮囊破损保护器,用于解决皮囊破损后,及时对受电弓进行保护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受电弓皮囊破损保护器,包括气动逻辑底座、双气控二位三通阀和节流阀;双气控二位三通阀安装在气动逻辑底座和节流阀分别安装在气动逻辑底座上;所述气动逻辑底座上分别设有进气腔、二位三通气控阀供气连接口、二位三通气控阀出气连接口、出气腔、节流供气腔、射流喷头、二位三通气控阀降弓控制口、二位三通气控阀升弓控制口、真空发生腔、压力保持腔和压力平衡腔。
进一步的,所述节流阀可采用双向节流阀或单向节流阀。
进一步的,所述气动逻辑底座上还设有毛细反馈腔。
进一步的,所述双气控二位三通阀上设有消音防尘器。
实用新型内容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实用新型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困扰业界的受电弓皮囊泄漏或者破损只能依靠人力检查、并且车辆行驶中出现上述问题无法即时规避的现状,为相关的交通运输设备的安全运行,特别是公共交通运输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并保证了在意外情况下车辆安全运行的可靠性。
2、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将大大缓解原来车辆定期点检、维护的强度和频率,为路局、车辆段应用维护节省大量检测人力及费用。
3、本实用新型利用气动背压、节流时效及射流真空原理设计,通过流体节流压力延时及产生射流真空的原理,对于泄露不是很严重的漏点及破损也能及时检测到,并及时安全实现降弓,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检测灵敏度及动作的可靠性。
4、本实用新型触发动作后可靠自锁及能自动延时记忆恢复的功能操作简便、使用方便,有非常实际的应用价值及现实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同创工控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济南同创工控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855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