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袋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84138.9 | 申请日: | 2018-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15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杜卓;刘芳;刘娜;郭嘉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D85/808 | 分类号: | B65D85/808;B65D30/10;B65D3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王国标 |
地址: | 52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叶碎末 袋茶 球体部 茶包袋 棱锥体 通透性 捆扎 冲泡 活结 内装 开口 本实用新型 散装茶叶 有效物质 析出 上端 密度比 倒立 撑开 入水 下端 下沉 膨胀 封闭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袋茶结构,包括具有良好通透性的茶包袋,所述茶包袋的下端活结捆扎成球体部,所述茶包袋的上端形成倒立的棱锥体部,所述棱锥体部内装设有散装茶叶,所述球体部内装设有茶叶碎末,所述茶叶碎末充满整个球体部的内部;所述棱锥体部的底面上设有封闭的开口,所述开口连接有袋茶线。由于所述球体部在充满茶叶碎末后其密度比水要大,而且茶包袋选用通透性良好的材料制成,因此当袋茶入水冲泡后,袋茶能够自然下沉至杯底;所述球体部内的茶叶碎末与热水接触后逐渐膨胀并撑开活结捆扎处,所述茶叶碎末陆续地进入到所述棱锥体部内,茶叶碎末内的有效物质缓慢地析出,有效提高袋茶的冲泡次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袋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袋茶结构。
背景技术
袋茶是一种成品茶,将磨碎的茶叶包入一个滤纸作的小袋中,小袋上连有一条线,冲泡后即可将残袋扔掉。袋茶可以用多种茶叶调配,以寻找适合的口味。袋茶由于其方便性符合现代人的消费习惯,逐渐在宾馆、宴会、火车、飞机等场合普及。
但是,在冲泡袋茶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袋茶浮在水面上的现象,这是因为袋茶采用轻薄的滤纸进行包装,内装有疏松干燥的茶叶,当袋茶入水后,茶叶吸水渗出气泡,滤纸浸水后其过滤孔被水所覆盖,由于水的张力使得袋茶内的气泡难以通过过滤孔释放到外界,因此袋茶内的气泡增加了袋茶的浮力,使得袋茶浮在水面上,由于袋茶高出于水面,当人们直接饮用时,上嘴唇非常容易触碰到袋茶,容易烫伤。但是,当袋茶的外包装采用通透性好的材料后,茶叶能够与热水充分接触,使得茶叶内的有效物质在短时间内析出,造成袋茶冲泡次数少,容易变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袋茶结构,使得袋茶在冲泡时能够自然下沉并且有效提高袋茶的冲泡次数。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新型袋茶结构,包括具有良好通透性的茶包袋,所述茶包袋的下端活结捆扎成球体部,所述茶包袋的上端形成倒立的棱锥体部,所述棱锥体部内装设有散装茶叶,所述球体部内装设有茶叶碎末,所述茶叶碎末充满整个球体部的内部;所述棱锥体部的底面上设有封闭的开口,所述开口连接有袋茶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茶包袋采用尼龙材料制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茶包袋采用玉米纤维布材料制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袋茶线的末端连接有袋茶标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由倒立的棱锥体部和球体部构成,所述球体部在充满茶叶碎末后其密度比水要大,而且茶包袋选用通透性良好的材料制成,因此当袋茶入水冲泡后,棱锥体部内散装茶叶所产生的气泡可以快速排出到外界,同时袋茶在球体部的带动下能够自然下沉至杯底。除此之外,虽然棱锥体部内的散装茶叶与热水充分接触,使得散装茶叶内的有效物质在短时间内析出,但球体部内的茶叶碎末与热水接触后逐渐膨胀并撑开活结捆扎处,所述茶叶碎末陆续地进入到所述棱锥体部内,茶叶碎末内的有效物质缓慢地析出,有效提高袋茶的冲泡次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未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841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