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接电缆用的大功率射频同轴连接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281776.5 | 申请日: | 2018-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96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 发明(设计)人: | 翟乐乐;张少波;张宿;赵东阳;柏雪崧;陈强;余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R24/56 | 分类号: | H01R24/56 |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王琪 |
| 地址: | 23301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支撑 内导体 本实用新型 大功率射频 同轴连接器 外导体 沉孔 电缆 聚四氟乙烯材料 射频同轴连接器 产品安装空间 耐电压击穿 电缆介质 射频电缆 卡圈 螺套 配接 凸台 尾套 压套 折弯 隔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电缆用的大功率射频同轴连接器,它由外壳、螺套、卡圈、内导体、绝缘支撑、第二绝缘支撑、压套、外导体和尾套组成,所述内导体与外壳之间设有第二绝缘支撑,第二绝缘支撑同绝缘支撑一起固定内导体,并将内导体与外导体隔离,第二绝缘支撑与绝缘支撑接触面之间采用沉孔凸台方式定位,绝缘支撑与电缆介质接触面处设有沉孔,所述绝缘支撑、第二绝缘支撑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射频同轴连接器的耐电压击穿能力,在满足用户大功率要求的前提下,可配接更细的射频电缆,使其具有更小的折弯半径,解决了产品安装空间有限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接插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电缆用的大功率射频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接电缆用的大功率射频同轴连接器以L29、SC型连接器为主,配接电缆均为直径15mm甚至更大,虽然个别厂家的某些接电缆用的大功率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功率容量可以满足用户使用要求(2000W(CW)@0.5GHz、15000m、70℃),但均无法满足用户系统安装时最大电缆外径小于12.3mm的要求。针对此类用户特定的使用环境要求,需要设计一种接电缆用的大功率射频同轴连接器,实现在满足大功率使用的前提下,可以配接更细的电缆(定制电缆,电缆外径约为11.6mm),以解决在安装空间狭小时,因折弯半径有限从而无法实施系统安装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电缆用的大功率射频同轴连接器。
一种接电缆用的大功率射频同轴连接器,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它包括外壳、内导体和外导体,所述外壳外圆的一端设有螺套,螺套内孔的一端与外壳之间采用台阶限位配合,外壳的外圆面上靠近螺套端面处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卡圈用于防止螺套脱落;所述外壳的中心处设有内导体、外导体和绝缘支撑,绝缘支撑将内导体与外壳、外导体互相隔离并支撑内导体;所述外导体与外壳之间设有尾套,尾套与外导体之间设有压套,尾套包裹在外导体外圆,尾套与外壳的内孔螺纹连接,尾套的端部与外导体的端部之间采用台阶配合,将外导体通过压套固定在外壳的内孔台阶上;尾套与外壳的啮合方式为螺纹,可保证射频同轴连接器在振动等复杂环境下的性能可靠。
优选的,所述内导体外圆与外壳内孔之间设有第二绝缘支撑,第二绝缘支撑包裹在内导体外部并与绝缘支撑相邻;所述第二绝缘支撑与绝缘支撑的接触面之间采用沉孔凸台方式定位,第二绝缘支撑与内导体外圆、外壳内孔之间均采用台阶方式定位,绝缘支撑一端的内孔与内导体外圆之间采用台阶方式定位,绝缘支撑另一端面通过压套与外壳台阶定位;射频同轴连接器界面采用第二绝缘支撑代替现有技术的空气填充,通过第二绝缘支撑和绝缘支撑之间采取沉孔、凸台方式设计,可增大射频同轴连接器内部的爬电距离,提升射频同轴连接器的耐电压击穿能力。
优选的,所述绝缘支撑与电缆介质接触面处设有沉孔,并与电缆介质填充配合;绝缘支撑与电缆介质采用沉孔式交叉填充,可增大射频同轴连接器内部的爬电距离,提升射频同轴连接器的耐电压击穿能力。
优选的,所述绝缘支撑、第二绝缘支撑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绝缘性能佳,耐环境性能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射频同轴连接器的结构中,采用第二绝缘支撑、绝缘支撑来固定内导体,并将内导体与外导体隔离,第二绝缘支撑与绝缘支撑之间采用沉孔凸台方式定位,绝缘支撑与电缆介质接触面处设有沉孔并与电缆介质交叉填充;同时采用聚四氟乙烯介质的第二绝缘支撑代替现有界面技术的空气填充,提高了射频同轴连接器耐电压击穿能力,在满足用户大功率要求的前提下,可配接更细的射频电缆,使其具有更小的折弯半径,解决了产品安装空间有限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外接电缆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817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智能锁电路板的端子线束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电力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