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干细胞培养基瓶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281151.9 | 申请日: | 2018-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57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替(上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M1/24;C12M1/04;C12M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培养瓶 瓶盖 顶部外壁 微型电机 干细胞培养基 本实用新型 螺栓连接 培养基瓶 控制器 旋转盘 转动轴 通孔 外壁 底部内壁 底部外壁 培养细胞 细胞贴壁 一端设置 出气管 介质层 进气管 输出轴 橡胶圈 内壁 套接 摇动 粘接 焊接 细胞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细胞培养基瓶,包括培养瓶,所述培养瓶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微型电机,且微型电机的输出轴一端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顶部外壁焊接有旋转盘,且旋转盘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培养座,所述培养座的外壁粘接有细胞贴壁介质层,所述培养瓶的底部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控制器,且控制器通过导线和微型电机连接,所述培养瓶的顶部外壁套接有瓶盖,且瓶盖的底部外壁设置有橡胶圈,所述瓶盖的一侧外壁开有通孔,且通孔的内壁设置有出气管。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防止污染,进气管可以为培养基瓶内提供所需的养分,加快细胞的培养,避免了操作者不断地摇动,减少了劳动量,而且提培养基瓶一次培养细胞的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细胞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干细胞培养基瓶。
背景技术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
目前,干细胞培养瓶都存在着一个技术瓶颈,即干细胞培养瓶一次培养细胞的量无法满足实验的要求,因此需要一个以上的细胞培养瓶来进行细胞培养,造成医药和医疗器械研发过程中成本的增加,资源的浪费。并且在细菌培养中,通常一般晚上摇均,第二天一早用,有时候摇菌3小时,但大多数为人工操作,无形中增加了操作者的劳动量,并且现有的细胞培养瓶多是采用棉花瓶塞或者直接拧松瓶盖的方法来加强瓶体内外的气体交换,然后这样极易造成培养液污染,且不利于瓶体内外的气体交换,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干细胞培养基瓶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干细胞培养基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干细胞培养基瓶,包括培养瓶,所述培养瓶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微型电机,且微型电机的输出轴一端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顶部外壁焊接有旋转盘,且旋转盘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培养座,所述培养座的外壁粘接有细胞贴壁介质层,所述培养瓶的底部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控制器,且控制器通过导线和微型电机连接,所述培养瓶的顶部外壁套接有瓶盖,且瓶盖的底部外壁设置有橡胶圈,所述瓶盖的一侧外壁开有通孔,且通孔的内壁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单向阀,所述培养瓶的内壁粘接有白蛋白包被层,所述瓶盖远离出气管的一侧外壁开有沉孔,且沉孔的内壁设置有进气管。
优选的,所述培养瓶的底部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蓄电池,且蓄电池和微型电机之间通过导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培养瓶的一侧内壁设置有隔板,且隔板的外壁开有限位孔,限位孔的内壁和转动轴的外壁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瓶盖的顶部内壁设置有灯座,且灯座的底部外壁开有螺纹槽,螺纹槽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紫外线杀菌灯。
优选的,所述瓶盖的顶部外壁开有透气孔,且透气孔的内壁粘接有透率薄膜。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单向阀,且进气管远离瓶盖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消毒仓。
优选的,所述消毒仓的内壁设置有消毒棉球,且消毒棉球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的进气管、出气管和透气孔,可以加强瓶内外的气体交换,并且透气孔上的透率薄膜可以有效防止污染,进气管可以为培养基瓶内提供所需的养分,加快细胞的培养。
2、通过设置的微型电机、旋转盘和控制器,可通过控制器进行设定旋转时间和旋转速度,实现了自动旋转,避免了操作者不断地摇动,减少了劳动量。
3、通过设置的白蛋白包被层和细胞贴壁介质层,白蛋白包被层减少了培养基瓶内壁对细胞的吸附,降低了干细胞在培养基瓶内的残留率,同时,细胞贴壁介质层增加了瓶内细胞贴壁培养的表面积,从而提培养基瓶一次培养细胞的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替(上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卡替(上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811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