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强化曝气人工湿地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78642.8 | 申请日: | 2018-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57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罗隽;张佳琳;黄道建;罗靖琳;杨慧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053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化曝气 人工湿地 生活污水 接触氧化池 人工湿地池 水解酸化池 二级沉淀 氧化稳定 沉淀池 格栅 本实用新型 出水水质 生态效益 依次连通 运行费用 投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强化曝气人工湿地,包括格栅沉淀池、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二级沉淀池、人工湿地池和氧化稳定塘,所述格栅沉淀池、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二级沉淀池、人工湿地池和氧化稳定塘依次连通设置;该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强化曝气人工湿地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投资低、运行费用低、出水水质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强化曝气人工湿地。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90%以上的村庄没有排水渠和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严重影响环境和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除农村污水处理率低这个特点外,间歇排放量少且分散,是农村污水的又一个特点,特别在南方的村庄,居住点更为分散。国内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随着河流、湖泊污染加剧后才重视。而且用于农村地区的分散式治理工程较少,很多处理技术也仅仅处在中试和小试的研究阶段与示范阶段。目前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还存在一个较大的难点,即基建投资以及运行费用较大,农村经济实以及技术力量很难满足常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技术要求。因此,急需开发高效率、低能耗、低成本、易维护的污水资源化与治理技术,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投资低、运行费用低、出水水质好的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强化曝气人工湿地,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强化曝气人工湿地,包括格栅沉淀池、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二级沉淀池、人工湿地池和氧化稳定塘,所述格栅沉淀池、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二级沉淀池、人工湿地池和氧化稳定塘依次连通设置。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格栅沉淀池通过第一隔墙将其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格栅沉砂区和第一提升区,所述第一格栅沉砂区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隔墙上设置有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用于连通第一格栅沉砂区和第一提升区,所述第一进水管的高度高于第一连通管的高度,所述第一格栅沉砂区内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粗格栅和细格栅,所述粗格栅和细格栅均为倾斜设置并固定在第一格栅沉砂区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一格栅沉砂区位于第一隔墙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集砂槽,所述第一提升区内设置有第一提升泵,所述第一提升区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提升泵的出水端与第一出水管连通。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水解酸化池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水解酸化池内设置有第一组合填料。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接触氧化池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一端固定在接触氧化池前端的内侧壁上,另一端与接触氧化池后端的内侧壁存在间隙,所述隔板将接触氧化池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氧化空间和第二氧化空间,所述第一氧化空间的大小小于第二氧化空间的大小,所述第一氧化空间的右侧壁上设置有第三进水管,所述第二氧化空间的前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出水管,所述接触氧化池的外侧面上设置有鼓风机,所述第一氧化空间和第二氧化空间的内底面上均设置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与鼓风机连通设置,所述曝气管顶面上设置有若干的曝气头,所述第一氧化空间和第二氧化空间内位于曝气管的上方处设置有第二组合填料。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二级沉淀池通过第二隔墙将其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二格栅沉砂区和第二提升区,所述第二格栅沉砂区侧面上设置有第四进水管,所述第二隔墙上设置有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用于连通第二格栅沉砂区和第二提升区,所述第四进水管的高度高于第二连通管的高度,所述第二格栅沉砂区位于第二隔墙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集砂槽,所述第二提升区内设置有第二提升泵,所述第二提升区的侧面上设置有第四出水管,所述第二提升泵的出水端与第四出水管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786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