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室内装修用水平线放线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277431.2 | 申请日: | 2018-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44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 发明(设计)人: | 尚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积木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H7/04 | 分类号: | B25H7/04 |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刘立春 |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唐***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放线装置 墨线 弹线 墨汁 发条弹簧 室内装修 自动收线 绕线盘 收线 红外线发射器 本实用新型 使用者手 手动挤压 转轴连接 自动回收 浸入 活动槽 墨组件 注墨口 外部 墨斗 内壁 弄脏 外壁 缠绕 海绵 焊接 绘制 侵蚀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内装修用水平线放线装置,包括放线装置主体、墨线、自动收线组件、压墨组件、弹线组件、注墨口、红外线发射器和活动槽,所述放线装置主体的内部一侧设置有自动收线组件所述放线装置主体的一侧内壁上通过第一转轴连接有发条弹簧,所述发条弹簧的外部焊接有绕线盘,绕线盘的外壁上缠绕有墨线,墨线的一端贯穿于放线装置主体的外部;使用者不需要手动进行收线,实现了墨线自动回收给使用者带来了简便,能快速的完成收线,不需要通过手动挤压海绵就可使墨线浸入墨汁较为方便,在通过墨斗进行弹线绘制水平线时,不需要使用者手捏墨线进行弹线,避免了使用者要受到墨汁的侵蚀,避免了使用者弄脏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装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室内装修用水平线放线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室内进行装修时,需要在墙面上进行绘制水平线,用来给装修时但基准使用,保证后期装修时的准确性,在对墙面进行绘制水平线时通常使用放线装置绘制,目前市场上的放线装置多为墨斗,但目前市场上的墨斗需要使用者手动进行收线较为麻烦,不利于快速的收线,需要通过使用者手动挤压海绵使墨线浸入墨汁,较为不便,在通过墨斗进行弹线绘制水平线时,需要使用者手捏墨线进行弹线,使用者要受到墨汁的侵蚀,容易弄脏手,没有设置红外线发射器不能检验墨线的水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装修用水平线放线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室内装修用水平线放线装置,包括放线装置主体、墨线、自动收线组件、压墨组件、弹线组件、注墨口、锁紧块、红外线发射器和活动槽,所述放线装置主体的内部一侧设置有自动收线组件;
所述自动收线组件包括第一转轴、发条弹簧、绕线盘、配合槽、第一弹簧、限位块和压线块,所述放线装置主体的一侧内壁上通过第一转轴连接有发条弹簧,所述发条弹簧的外部焊接有绕线盘,所述绕线盘的外壁上缠绕有墨线,所述墨线的一端贯穿于放线装置主体的外部,所述放线装置主体位于绕线盘一侧的外壁上开设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的顶端内壁上焊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下方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压线块的一端贯穿配合槽的内部与限位块的一侧外壁焊接,且压线块位于墨线的上方,所述自动收线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压墨组件;
所述压墨组件包括海绵、压板和第二弹簧,所述放线装置主体的一侧内部填充有海绵,且墨线从海绵之间穿过,所述海绵的上方设置有压板,所述放线装置主体位于压板上方的顶端内壁上焊接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一端与压板的顶端外壁焊接,所述压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弹线组件;
所述弹线组件包括弹线杆、第二转轴、墨线槽、导线轮和第三弹簧,所述放线装置主体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弹线杆,且弹线杆通过第二转轴与放线装置主体的两侧内壁转轴连接,所述弹线杆的底端开设有墨线槽,所述墨线槽的底端两侧内壁上转轴连接导线轮,所述墨线位于导线轮的上方从墨线槽中穿出,所述弹线杆底端一侧焊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放线装置主体的底端外壁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放线装置主体的顶端外壁上设置有注墨口,且注墨口的上方设置有顶盖。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锁紧块,且放线装置主体的一侧外壁上对应锁紧块开设有移动槽。
进一步的,所述放线装置主体的一侧位于墨线的下方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
进一步的,所述弹线杆的一端贯穿于放线装置主体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墨线的一端设置有固定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积木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积木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774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