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儿科医生用防跑针头套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76509.9 | 申请日: | 2018-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004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魏熙;潘虹;严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熙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江苏银创律师事务所 32242 | 代理人: | 王纪营 |
地址: | 556000 贵州省六***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液管 阻力板 固定柱 绕线柱 上板 头套 儿科医生 针头套 吊带 卡板 扣带 下板 本实用新型 输液管通道 固定设置 活动夹板 活动连接 停止运动 同向运动 夹板 鸭嘴型 拉伸 凸起 针头 缠绕 挤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科医生用防跑针头套,包括头套和活动连接设置于头套上的防跑针吊带;所述防跑针吊带包括扣带和固定设置于扣带上的输液管卡板;所述输液管卡板包括一鸭嘴型活动夹板,夹板分为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内侧设置有凸起的绕线柱,下板、上板与绕线柱之间设置有输液管通道;通过利用将输液管缠绕在绕线柱上,利用弹力固定柱上的阻力板在输液管受到拉伸时,使得阻力板同向运动,阻力板运动到固定柱位置时停止同时输液管受到阻力板与固定柱的挤压停止运动,同防止与输液管连接的针头跑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科医生用防跑针头套。
背景技术
儿童属于没有自我约束能力或者自我约束能力极差的群体,且儿童更容易生病。当需要输液的时候,经常出现跑针现象,造成输液部位鼓包、需要重新扎针。由于儿童本身的个体原因,其扎针相对成年人比较困难,有的扎在手上,有的扎在脚上,个别的需要扎在头上,反复扎针会造成孩子哭闹不已。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有效,固定安全,使用方便的防跑针头套。
一种儿科医生用防跑针头套,包括头套和活动连接设置于头套上的防跑针吊带;所述防跑针吊带包括扣带和固定设置于扣带上的输液管卡板;所述输液管卡板包括一鸭嘴型活动夹板,夹板分为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内侧设置有凸起的绕线柱,下板、上板与绕线柱之间设置有输液管通道;所述绕线柱包括弹力柱和固定柱;弹力柱连接设置有弹簧。
所述弹力柱包括弹力固定柱和活动套设在弹力固定柱上的阻力板,阻力板长度大于弹力固定柱与固定柱之间的直线距离。
所述弹簧连接设置于阻力板的一侧,并通过设置于上板内侧的固定板进行行程限位。
所述头套前后分别设置有活动扣,活动扣与扣带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利用将输液管缠绕在绕线柱上,利用弹力固定柱上的阻力板在输液管受到拉伸时,使得阻力板同向运动,阻力板运动到固定柱位置时停止同时输液管受到阻力板与固定柱的挤压停止运动,同防止与输液管连接的针头跑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跑针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板绕线走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示为本实用新型儿科医生防跑针头套的一种实施例,包括头套1和活动连接设置于头套上的防跑针吊带,头套下部连接设置有弹力尼龙带10;所述防跑针吊带包括扣带2和固定设置于扣带上的输液管卡板3;所述输液管卡板包括鸭嘴型活动夹板,夹板分为上板12和下板,所述上板内侧设置有凸起的绕线柱,下板、上板与绕线柱之间设置有输液管13通道;所述绕线柱包括弹力柱和固定柱5;弹力柱连接设置有弹簧6。
所述弹力柱包括弹力固定柱4和活动套设在弹力固定柱上的阻力板7,阻力板长度大于弹力固定柱与固定柱之间的直线距离,针头11所在输液管一端处于弹力固定柱一端。
所述弹簧连接设置于阻力板的一侧,并通过设置于上板内侧的固定板8实现行程限位。
所述头套前后分别设置有活动扣9,活动扣与扣带连接。
利用将输液管缠绕在绕线柱上,利用弹力固定柱上的阻力板在输液管受到拉伸时,使得阻力板同向运动,阻力板运动到固定柱位置时停止同时输液管受到阻力板与固定柱的挤压停止运动,同防止与输液管连接的针头跑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熙,未经魏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765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