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272310.9 | 申请日: | 2018-08-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337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富;陈浩;付洲;田新国;林坤;孙彬;孙浩;闵智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3F5/04;E03F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王灵灵 |
| 地址: | 10007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清水池 设备间 雨水储水池 雨水回收利用 基坑 反冲洗管 蓄水单元 蓄水模块 储水池 阀门井 反冲洗 分流井 排污井 取水管 提升井 蓄水槽 自来水补水管 本实用新型 路面排水 排污系统 雨水进口 雨水资源 出水口 进水管 进水口 排污管 配水管 用水管 回用 净水 污水 外部 | ||
1.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流井(2)、雨水储水池(3)、设备间(4)和清水池(5);
所述分流井(2)通过配水管(24)与雨水储水池(3)的雨水进口连接;
所述雨水储水池(3)包括储水池基坑和埋在储水池基坑中的蓄水单元,蓄水单元包括蓄水槽(31)、设置在蓄水槽(31)上的排污井(32)和提升井(33)、以及堆放在蓄水槽内的蓄水模块(34),所述蓄水槽(31)内设置有与设备间(4)连接的反冲洗管(35),所述提升井(33)通过取水管(37)将反冲洗处理后的净水排至设备间(4),所述排污井(32)通过储水池排污管(36)将反冲洗处理后的污水排至外部排污系统;
所述设备间(4)的进水口与雨水储水池(3)的取水管(37)、反冲洗管(35)连接,设备间(4)的出水口与清水池(5)连接;
所述清水池(5)包括清水池基坑和埋在清水池基坑中的蓄水模块(34)和回用井(51)、以及和回用井(51)连接的阀门井(52);所述清水池(5)通过清水池进水管(53)与设备间(4)连接,阀门井(52)中设置有输送自来水的自来水补水管(54)和输送处理后的清水的用水管(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井(2)包括弃流槽(21)、设置在弃流槽(21)上的弃流槽进水管(22)、弃流管(23)和配水管(24),配水管(24)与雨水储水池(3)的雨水进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间(4)包括集水坑(41)和设置在集水坑(41)内的过滤器(42)、消毒器(43)和通气管(44),过滤器(42)和消毒器(43)连接,通气管(44)与大气连接,所述消毒器(43)通过设备间排污管(45)将处理后的污水排至外部排污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模块(34)的下表面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素土夯实层(6)、素混凝土垫层(7)、钢筋混凝土底板(8)、砂垫层(9)、防渗层(10)和透水层(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模块的上表面由下至上依次为防渗层(10)、透水层(11)和砂渗透层(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管(24)的下侧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碎石级配垫层(13)和素混凝土垫层(7),所述配水管(24)放置在素混凝土垫层(7)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雨水储水池(3)内蓄水模块(34)的顶部与排污井(32)的连接处、雨水储水池(3)内蓄水模块(34)的顶部与提升井(33)的连接处结构相同,均水平设置有钢板(14),所述钢板(14)分别与排污井(32)和提升井(33)焊接连接,钢板(14)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砂垫层(9)和透水层(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井(32)和提升井(33)的顶端均设置有井盖(15),所述井盖(15)与路面接触的位置由下至上依次为素土夯实层(6)、钢筋混凝土承重圈(16)、中砂保护层(17)和路面层(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7231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园林雨水循环利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瓮式结合构造雨水模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