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滚转力矩小侧向力天平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68386.4 | 申请日: | 2018-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532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彭超;刘大伟;史玉杰;米鹏;田正波;许新;易国庆;汪多炜;庞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9/06 | 分类号: | G01M9/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既明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59 | 代理人: | 李钦 |
地址: | 621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平 滚转力矩 本实用新型 侧向力 轴向力测量 侧向分量 测量梁 过渡段 轴向力 测量精准 风洞试验 高速风洞 后过渡段 前过渡段 实验要求 试验安全 后支撑 灵敏度 前支撑 应用 输出 | ||
1.一种大滚转力矩小侧向力天平,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过渡段、前测量梁、轴向力测量元件、后测量梁、后过渡段,所述轴向力测量元件包括中间第一过渡段、轴向力前支撑梁组、轴向力测量梁、轴向力后支撑梁组、中间第二过渡段,所述中间第一过渡段为轴向力前支撑梁组靠近前测量梁的一端,所述中间第二过渡段为轴向力后支撑梁组靠近后测量梁的一端;
所述前过渡段、前测量梁、轴向力测量元件、后测量梁、后过渡段依次相连;
所述前测量梁包括主梁、侧梁,所述侧梁为一组且对称设置在主梁两侧,所述侧梁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水平槽且水平槽将侧梁分为侧梁上部、侧梁下部,所述侧梁上部、侧梁下部的上下两侧的前端、后端分别与前过渡段、中间第一过渡段通过铰链结构相连且水平槽及铰链结构的设置能减少滚转力矩Mx分量对侧向力Z和偏航力矩My分量的干扰输出;
所述前测量梁的侧梁的俯视图呈回型结构且侧梁的回形结构提高了侧向力Z和偏航力矩My分量的灵敏度;
所述前测量梁、后测量梁相对于轴向力测量元件的中心呈镜像设置;
所述轴向力前支撑梁组、轴向力后支撑梁组完全相同,所述轴向力前支撑梁组绕轴向力测量元件中心旋转180°后与轴向力后支撑梁组完全重合;所述轴向力测量梁设置在轴向力前支撑梁组与轴向力后支撑梁组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滚转力矩小侧向力天平,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梁上部的上下两侧的前端、后端分别设置有半圆孔,侧梁上部通过半圆孔与前过渡段、中间第一过渡段形成铰链连接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滚转力矩小侧向力天平,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梁下部的上下两侧的前端、后端分别设置有半圆孔,侧梁下部通过半圆孔与前过渡段、中间第一过渡段形成铰链连接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大滚转力矩小侧向力天平,其特征在于,所述天平轴向力测量元件中心与前、后测量梁的中心重合,将轴向力测量元件中心记为天平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大滚转力矩小侧向力天平,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力前支撑梁组由至少三个支撑梁构成,远离天平中心的支撑梁高于靠近天平中心的支撑梁且支撑梁的高低差设计能改变远离天平中心支撑梁处的应力分布并最终降低天平该处的综合应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大滚转力矩小侧向力天平,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力前支撑梁组、轴向力后支撑梁组均由三至六个支撑梁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大滚转力矩小侧向力天平,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力前支撑梁组由至少三个支撑梁构成,远离天平中心的支撑梁高于靠近天平中心的支撑梁且支撑梁的高低差设计能改变远离天平中心支撑梁处的应力分布并最终降低天平该处的综合应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大滚转力矩小侧向力天平,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力前支撑梁组、轴向力后支撑梁组均由三至六个支撑梁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未经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6838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连杆结构的叶栅风洞转窗支承机构
- 下一篇:一种建筑风荷载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