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炼铜反射炉烟气余热回收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67898.9 | 申请日: | 201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71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吴世军;黄志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溪三元金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2B1/18 |
代理公司: |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8 | 代理人: | 程嘉炜 |
地址: | 33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余热回收 炼铜反射炉 出烟管 风箱 除尘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 锅炉 燃料管 上端 吸附 过滤 微小金属颗粒 燃烧加热器 颗粒混合 嵌入连接 散热底座 过滤网 过热管 开关阀 密封罐 耐热水 散水管 支撑架 支撑柱 除尘 吹出 冷器 排出 洒水 碳板 下端 锥箱 焊接 沉淀 危害性 污染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炼铜反射炉烟气余热回收锅炉,其结构包括出烟管、风箱、燃烧加热器、加工处理锥箱、耐热水冷器、散热底座、过热管、支撑架、密封罐、机体、除尘过滤装置、开关阀、燃料管、支撑柱,出烟管上端与除尘过滤装置下端相连接,出烟管嵌入连接在机体内,风箱下端设有燃料管上端相焊接,本实用新型一种炼铜反射炉烟气余热回收锅炉,结构上由过滤网对于气体进行高效的过滤,降低颗粒排出,在通过散水管壁对于吹上的气体洒水,将微小的颗粒混合沉淀下来,在由吸附碳板进行吹出的气体进行吸附,降低气体的危害性,增强对加工后气体的除尘过滤技术,也降低了对空气中的微小金属颗粒,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炼铜反射炉烟气余热回收锅炉,属于炼铜反射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铜产品需求和铜精矿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再生铜越来越受重视,已成为铜原料供应的重要补充,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计算,生产每吨原生铜与生产每吨再生铜的能耗相比较。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210329257.2的一种炼铜反射炉烟气余热回收锅炉,包括一炉体,该炉体内设有由水冷壁围成的方形炉膛,该炉膛被中水冷壁从中间分为前烟道和后烟道,且该中水冷壁的下部设有连通前、后烟道的拉稀管;该前烟道上部设有烟气进口,该后烟道的上部设有烟气出口;该后烟道中布置有带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蒸发器,该蒸发器中布设有一吹灰器,但是该现有技术对去锅炉加工后产生的气体处理的技术较不完善,导致排放出的气体带有灰尘等金属有害物质,严重了破坏了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炼铜反射炉烟气余热回收锅炉,以解决的现有技术对去锅炉加工后产生的气体处理的技术较不完善,导致排放出的气体带有灰尘等金属有害物质,严重了破坏了环境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炼铜反射炉烟气余热回收锅炉,其结构包括出烟管、风箱、燃烧加热器、加工处理锥箱、耐热水冷器、散热底座、过热管、支撑架、密封罐、机体、除尘过滤装置、开关阀、燃料管、支撑柱,所述出烟管上端与除尘过滤装置下端相连接,所述出烟管嵌入连接在机体内,所述风箱下端设有燃料管上端相焊接,所述耐热水冷器左端与散热底座右端相贴合,所述过热管嵌入连接在散热底座上,所述过热管上端设有密封罐,所述机体前端设有耐热水冷器,所述加工处理锥箱与机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机体上端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下端与支撑柱上端相焊接,所述除尘过滤装置由鼓风柱、过滤网、防护壳、吸附碳板、散水管壁组成,所述过滤网下端设有鼓风柱,所述吸附碳板下端与散水管壁上端相贴合,所述防护壳内侧与散水管壁相黏合。
进一步地,所述加工处理锥箱上端与耐热水冷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耐热水冷器左端与散热底座右端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鼓风柱下端与出烟管上端相黏合。
进一步地,所述加工处理锥箱与机体为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由不锈钢制成,具有较好的硬度。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罐由铝合金制成,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
本实用新型一种炼铜反射炉烟气余热回收锅炉,结构上由过滤网对于气体进行高效的过滤,降低颗粒排出,在通过散水管壁对于吹上的气体洒水,将微小的颗粒混合沉淀下来,在由吸附碳板进行吹出的气体进行吸附,降低气体的危害性,增强对加工后气体的除尘过滤技术,也降低了对空气中的微小金属颗粒,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炼铜反射炉烟气余热回收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除尘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溪三元金属有限公司,未经贵溪三元金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678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