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布式全光纤语音监听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264020.X | 申请日: | 2018-08-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97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 发明(设计)人: | 唐沁;成奇;吴悠;黄鹏飞;鲁沈婷;韦朴;魏峘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4B10/07 | 分类号: | H04B10/07 |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许峰 |
| 地址: | 21116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梳状滤波器 干涉光路 端口连接 光电检测模块 传感光纤 宽带光源 语音监听 反射镜 全光纤 本实用新型 监听装置 输出端口 光路 监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全光纤语音监听装置,包括宽带光源、干涉光路、第二梳状滤波器、第一梳状滤波器、传感光纤、反射镜、光电检测模块;所述宽带光源的输出端口与干涉光路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二梳状滤波器的第一端口与干涉光路的第二端口连接;光电检测模块与第二梳状滤波器的第二端口连接;干涉光路的第三端口与第一梳状滤波器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一梳状滤波器的第二端口通过传感光纤与反射镜连接。该监听装置使用一个干涉光路,实现了对多条光路的监测,结构更简单、成本较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语音监听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分布式全光纤语音监听装置。
背景技术
光纤传感技术在环境振动监测等各个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一般采用普通的光纤光缆作为传输介质,用光波作为信息传输载体。当物理量诸如温度、振动发生变化时,通过调制光波的相位、振幅和偏振态等参数,传递环境信息。由于光纤的损耗极低,因此光纤传感技术可以实现环境物理量的远距离传输。
分布式远距离振动传感技术在地质检测、桥梁、大坝状态监测、石油管道安全、安防、语音监听等各个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传统的传感系统主要基于电子式传感技术,采用电子传感器获得振动数据,并通过有线或无线的形式将检测数据回传。但是,由于电子传感器的供能问题非常突出,严重限制了振动监测的应用范围。同时,在语音监听领域,传统的电子监听技术也存在受环境电磁波干扰,隐蔽性差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光纤传感技术的社会需求会日益增加。
光纤传感器的应用范围很广,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所有重要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可以安全有效地在恶劣环境中使用,解决了许多行业多年来一直存在的技术难题,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在地质探测中,目前广泛应用的GPS、钻孔应变、硐体应变等方式,往往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有比较严重的电磁干扰,而光纤传感技术则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裸光纤质轻柔软、尺寸小,可制成各种形状的传感器,易嵌入各种被测物中且对其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光纤耐高温、耐强碱腐蚀,且由于传输、传感媒介是光频信号因而不受外界强电、磁信号的干扰,可靠性强,能在恶劣环境下工作;另外光纤的传输损耗低,传输距离远,可实现长距离的远程监测。目前的地质矿产勘探中都可以采用此技术。
在地震监测中,以光波为载体、光波为媒介的光纤传感器,具有抗干扰性强,电绝缘性能好,频带范围宽,动态测量范围大,灵敏度高,传输距离远等特点。除此之外,还能够实现分布式、多参量测量,并且易于与计算机和光纤传输系统相连构成传感网络。早在1986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已经开始研究光纤钻井地球应变仪项目,该实验室利用光纤干涉式地球应变传感器来观测可能是地震前兆的微小地壳应变,探测精度极高。
传统的光纤监测方案中一个干涉仪只能监测一个光路,这样的装置比较低效,成本高,不适合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布式全光纤语音监听装置,使用一个干涉光路,实现了对多条光路的监测,结构更简单、成本较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一种分布式全光纤语音监听装置,包括宽带光源、干涉光路、第二梳状滤波器、第一梳状滤波器、传感光纤、反射镜、光电检测模块;所述宽带光源的输出端口与干涉光路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二梳状滤波器的第一端口与干涉光路的第二端口连接;光电检测模块与第二梳状滤波器的第二端口连接;干涉光路的第三端口与第一梳状滤波器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一梳状滤波器的第二端口通过传感光纤与反射镜连接。
作为优选例,所述干涉光路包括第一光纤耦合器、第一光纤、第二光纤、第二光纤耦合器和光缆;第二光纤长度小于第一光纤长度;所述宽带光源的输出端口与第一光纤耦合器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二梳状滤波器的第一端口与第一光纤耦合器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一光纤耦合器的第三端口通过第一光纤与第二光纤耦合器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一光纤耦合器的第四端口通过第二光纤与第二光纤耦合器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二光纤耦合器的第三端口通过光缆与第一梳状滤波器的第一端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640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