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六维力传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262991.0 | 申请日: | 2018-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04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 发明(设计)人: | 郑泽鹏;丁海鹏;王国安;孙久春;吴伟锋;周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伯森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L5/16 | 分类号: | G01L5/16 |
| 代理公司: | 苏州中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6 | 代理人: | 李中华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六维力传感器 温度补偿应变片 外圈结构 测量梁 上臂面 应变片 内圈 凸起 左臂 传感器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机械臂末端 六维传感器 对称开设 上下表面 发热体 温度差 个臂 温漂 下臂 右臂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六维力传感器,包括:内圈结构、外圈结构以及均匀分布在内圈和外圈结构之间的若干测量梁,所述测量梁包括四个臂面,分别为上臂面、和上臂面相对的下臂面、左臂面、和左臂面相对的右臂面,所述臂面上均设有应变片,其中,相对臂面上的应变片为一对,所述内圈结构上对称开设有偶数个的凹槽,偶数个所述凹槽的表面均延伸有凸起,所述凸起上设有位置相互对应的第一温度补偿应变片和第二温度补偿应变片。该六维传感器改善了传统六维力传感器在机械臂末端靠近发热体时,上下表面存在温度差而引起的温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六维力传感器。
背景技术
六维力传感器是一种可以同时检测3个力分量和3个力矩分量的力传感器,根据X,Y,Z方向的力分量和力矩分量可以得到合力和合力矩。电阻应变式测力原理是目前广义六维力传感器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六维力传感器内部至少有三个测量梁,其横截面为矩形。每个测量梁包括上壁面、下壁面、左壁面和右壁面四个面,其中上壁面和下壁面是两个相对的壁面,左壁面和右壁面是两个相对的壁面。而六维力传感器检测垂直方向上的受力情况主要通过传感器内部梁的上下壁面两个应变片分压情况来检测。由于电阻式应变片阻值随着温度的变化也将产生变化而梁上下面经常会出现受热不均匀的现象,特别是专配在机械臂末端的六维力传感器接近发热体时,梁上下面会由于受热不均匀而使上下壁面的应变片存在电压差。传统的温度补偿是靠温度传感器或在非受力面贴单片应变片来进行温补,在上下壁面受热不均匀的情况下,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数值并不能正确反映梁上下的壁面温差,这样在机械臂末端的六维力传感器靠近发热体时,传统的温度补偿就会失去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改善六维力传感器在机械臂末端靠近发热体时,上下表面存在温度差而引起的温漂,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六维力传感器及改善六维力传感器温度偏移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六维力传感器,包括:内圈结构、外圈结构以及均匀分布在内圈和外圈结构之间的若干测量梁,所述测量梁包括四个臂面,分别为上臂面、和上臂面相对的下臂面、左臂面、和左臂面相对的右臂面,所述臂面上均设有应变片,其中,相对臂面上的应变片为一对,所述内圈结构上对称开设有偶数个的凹槽,偶数个所述凹槽的表面均延伸有凸起,所述凸起上设有位置相互对应的第一温度补偿应变片和第二温度补偿应变片。
作为优选,所述测量梁的横截面为矩形。
作为优选,所述内圈结构包括内圈和弹性体一,所述内圈设置在弹性体一周侧;
所述外圈结构包括外圈和弹性体二,所述外圈设置在弹性体二的周侧。
作为优选,所述测量梁的一端连接弹性体二,另外一端连接内圈。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温度补偿应变片的一端耦接电源正极,另外一端耦接第二温度补偿应变片,所述第二温度补偿应变片的一端耦接第一温度补偿应变片,另外一端耦接电源负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改善了六维力传感器在机械臂末端靠近发热体时,上下表面存在温度差而引起的温漂;
2.结构合理,原理简单,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六维力传感器的正视图;
图2为六维力传感器的后视图;
图3为六维力传感器的整体示意图;
图4为第一温度补偿应变片和第二温度补偿应变片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5为测量臂的剖视图;
图6为CH1和CH2处的电压测量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伯森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海伯森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629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