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接触式水下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55901.5 | 申请日: | 2018-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704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孟凡;任行军;戴翼 | 申请(专利权)人: | 涵速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27/06 | 分类号: | H01H2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沪慧律师事务所 31311 | 代理人: | 朱九皋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钥匙 开关主体 磁铁 按钮 本实用新型 凹槽滑轨 非接触式 水下开关 接线柱 密封筒 按下 弹性回复力 弹性钢丝 导轨凹槽 接触导通 开关打开 开关断开 引出导线 动触片 通断电 永磁铁 动体 滑轨 滑块 自锁 电源 吸引 移动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水下开关,包括开关钥匙及与其配合使用的开关主体,按下开关钥匙的按钮时,弹性钢丝柱在动体滑块的凹槽滑轨作用下,受到自身的弹性回复力,移动到凹槽滑轨处,钩住导轨凹槽滑轨,形成了按钮的自锁,开关钥匙的第一磁铁接近到开关主体表面的第二磁铁,两磁铁相互吸引,将开关主体的永磁铁吸引上来,使得动触片与接线柱A和接线柱B接触导通,开关打开;再次按下开关钥匙的按钮时,开关断开。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能够在保证不打开密封筒、或者不从密封筒内引出导线的情况下,对筒内设备进行电源通断电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非接触式水下开关。
背景技术
水下设备需要密封在水密筒内,传统的密闭舱体内部电路通断需要从内部引线至外部连接开关,舱体引线处密封需要使用O型密封圈、密封垫或灌胶的方式保持内部防水,开关同样需要采取防水措施,给舱体内部电路使用带来不便,或者从密封筒内引出导线对筒内设备进行电源的通断操作,使得引出导线处又要进一步密封,成本较高,操作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需要打开密封筒、或者必须从密封筒内引出导线才能对筒内设备进行电源的通断操作,使得操作困难,后续密封成本较高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非接触式水下开关,包括开关钥匙及与其配合使用的开关主体,所述开关钥匙包括上壳体、端盖、按钮、动体滑块、两弹簧、弹性钢丝柱、第一磁铁,所述端盖盖合在上壳体上,所述按钮设置在端盖预定位置处并通过外部按压进行操作,所述按钮底部与嵌设在上壳体内的动体滑块相接,所述动体滑块的末端固设有第一磁铁,所述两弹簧一端固定在上壳体的底部,另一端与动体滑块连接,所述动体滑块上还开设有凹槽滑轨、用于动体滑块向下运动时弹性钢丝柱勾住凹槽滑轨将开关钥匙锁定;所述开关主体包括下壳体、底盖、拉紧弹簧、动触片、接线柱A、接线柱B及第二磁铁,所述底盖扣合在下壳体的底部,所述拉紧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底盖上、另一端套设有动触片,该动触片上设有第二磁铁,所述接线柱A与接线柱B对称地设置在下壳体的两侧壁上,所述接线柱A与接线柱B与动触片上设置的柱型弹簧片动接触配合;所述开关钥匙的第一磁铁与开关主体的第二磁铁相对地设置在同一条轴线上并进行相互吸引或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钢丝柱一端固定在上壳体的底端,另一端活动贴设在动体滑块上。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无需从密封筒内引出导线或者开封密封筒才能接通电源开关,通过该非接触式开关,开关钥匙设置在密封筒外,对设置在密封筒内的开关本体进行控制,简化操作,提高了安全性,减少密封材料的使用,减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下开关在密封筒中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开关钥匙第一种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开关钥匙第二种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开关钥匙局部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开关钥匙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下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7和具体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涵速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涵速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559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