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插座的电源连接件以及其固定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251687.6 | 申请日: | 2018-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37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 发明(设计)人: | 董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4/28 |
| 代理公司: | 温州知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2 | 代理人: | 汤时达 |
| 地址: | 325600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城东街道***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接线孔 零线腔 火线腔 地线腔 壳体 连通 本实用新型 电源连接件 固定结构 插座 安装方便 独立设置 接线端子 壳体侧面 壳体顶面 耐大电流 固定腔 空腔 爬电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座的电源连接件以及其固定结构,包括壳体,其中,壳体设有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三个接线端子的固定腔,分别对应火线腔、零线腔以及地线腔,地线腔位于火线腔以及零线腔之间,火线腔、零线腔以及地线腔相互独立设置,壳体顶面设有接线孔Ⅰ以及接线孔Ⅱ,接线孔Ⅰ与火线腔连通;接线孔Ⅱ与零线腔连通;壳体侧面上设有接线孔Ⅲ,接线孔Ⅲ贯穿壳体且与零线腔连通;本实用新型具有耐大电流、安装方便、不易发生爬电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连接件,具体是用于插座上连接外部电路与插座内的。
背景技术
目前的插座种类越来越多,例如墙壁插座等,由于在房屋装修过程中,需要排线,随之而来的地插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地插隐藏性高,排线方便。通常的地插都是通过一个电源连接件连接市电与地插内部的插座孔,采用此种设置,使得后期维修更为方便,但是现有的电源连接件结构由于体积较小,内部空间布置不合理导致其内部的接线端子无法承受大电流,且经常发生爬电,影响使用者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插座的电源连接件以及其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插座的电源连接件,包括壳体,其中,壳体设有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三个接线端子的固定腔,分别对应火线腔、零线腔以及地线腔,地线腔位于火线腔以及零线腔之间,火线腔、零线腔以及地线腔相互独立设置,壳体顶面设有接线孔Ⅰ以及接线孔Ⅱ,接线孔Ⅰ与火线腔连通;接线孔Ⅱ与零线腔连通;壳体侧面上设有接线孔Ⅲ,接线孔Ⅲ贯穿壳体且与零线腔连通。
通过将零线从中间接入,相对比现有技术三根导线平行插入固定,此种固定方式,加长了零火线之间的距离,增大了内部空间的使用率,可以加大或者加厚内部接线端子,使得接线端子整体的耐电流能力加强,可以通过大电流,同时,每个腔室各自隔离,使得隔离效果更好,防止发生爬电。
其中,火线腔上设有火线接线端子;零线腔上设有零线接线端子;地线腔上设有地线接线端子;壳体左侧面上设有紧固孔Ⅰ,紧固孔Ⅰ与接线孔Ⅰ垂直连通,连通处为火线接线端子固定处;壳体右侧面上设有紧固孔Ⅱ,紧固孔Ⅱ与接线孔Ⅱ垂直连通,连通处为零线接线端子固定处;壳体顶面上设有紧固孔Ⅲ,紧固孔Ⅲ与接线孔Ⅲ垂直连通,连通处为地线接线端子固定处。
零火线从顶面穿入,从左右径向固定,进一步隔离两者之间的距离,防止发生爬电等事故,且此种方式固定方便,保证固定的强度。
其中,壳体底面设有出线孔Ⅰ、出线孔Ⅱ以及出线孔Ⅲ,出线孔Ⅰ与火线接线端子连通;出线孔Ⅱ与零线接线端子连通;出线孔Ⅲ与地线接线端子连通。
底面设有出线孔,使得出现更为方便,可以形成线束,固定更为方便,或者直接一根三芯的导线进行连接。
其中,火线接线端子、零线接线端子以及地线接线端子上均设有导电片,导电片上设有呈阵列分布的缺口。
缺口的设置,形成凹凸不平的平面,使得导线伸入时与导电片贴合,固定更为牢固,防止导线发生脱落。
其中,壳体左侧面上设有紧固柱Ⅰ,紧固孔Ⅰ位于紧固柱Ⅰ上;壳体右侧面上设有紧固柱Ⅱ,紧固孔Ⅰ位于紧固柱Ⅱ上。
紧固柱的设置,方便紧固,防止发生固定脱落。
其中,壳体后侧面上还设有定位柱,左右侧面上均设有卡勾。
定位柱与卡勾的设置,为了提高电源连接件的固定强度,方便电源连接件进行固定。
一种插座的电源连接件的固定结构,包括主体,其中,包括上述任意一项的一种插座的电源连接件,主体上设有与定位柱对用的通孔以及与紧固柱Ⅰ、紧固柱Ⅱ对应的卡槽,定位柱与通孔配合,紧固柱Ⅰ与紧固柱Ⅱ伸入卡槽与其配合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佳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516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