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摆线关节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247358.4 | 申请日: | 2018-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74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 发明(设计)人: | 章东;程相明;张笑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2G11/00 | 分类号: | H02G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王子溟 | 
| 地址: | 21406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摆线 挡片 运动线 关节 摆动筒 往复摆动运动 本实用新型 可移动部件 进线管道 驱动结构 使用寿命 行程要求 运动部件 运动设备 摆动 壁面 扭绞 裸露 摩擦 雷达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雷达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摆线关节,该摆线关节包括:一种摆线关节,包括:摆线支座、摆动筒(7)、进线管道、两第一挡片、两第二挡片、两摆线管道、挡片驱动结构。其能够随可移动部件实现的往复摆动运动,满足运动设备的行程要求且在摆动过程中通过两第一挡片、两第二挡片、摆动筒壁面及第三挡片的配合避免运动线束的直接裸露,从而避免运动线束与运动部件、周围环境设备的摩擦以及过度的扭绞和弯曲,为运动线束提供保护,提高运动线束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雷达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摆线关节。
背景技术
运动多电飞机已成为先进飞机的重要特征,其中,运动线束在飞机上的应用越来越多,特别是雷达扫描器等关键系统上均有运动线束的应用需求。运动线束与可移动部件连接,既要满足所规定的“用来在两个或多个点之间传输电能,包括数据和信号”的要求,同时又要满足运动设备的运动行程要求。
由于没有专门的保护固定装置,运动线束不可避免的与可移动部件及其组合的相对运动而引起的布线损坏,这种损坏包括线束内的电线、电缆之间的摩擦,运动线束与运动部件、周围环境设备的摩擦,以及过度的扭绞和弯曲。上述原因致使运动线束的使用寿命远低于预期。
某型雷达扫描器中,运动线束一分为二且需要实现±45°的往复摆动运动,为保护运动线束、提高其使用寿命,需要设计一种专门的保护安装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摆线关节,以克服或减轻上述至少一方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摆线关节,包括:
摆线支座,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支撑面,其上同轴开设有第一导轨槽及第二导轨槽;
摆动筒,设置在两支撑面之间,且与两支撑面垂直,其侧壁开设有摆线入口及两摆线出口,摆线入口的两侧存在一个沿摆动筒7轴向的对称平面,两摆线出口关于对称平面对称;
两摆线管道,关于对称平面对称设置,其中任一摆线管道的一端均与同侧的摆线出口连通,另一端与可移动部件固定连接,可移动部件能够带动两摆线管道摆动,摆动筒能够跟随两摆线管道绕其自身轴线转动;
进线管道,固定设置,包括进线端及出线端,出线端朝向摆线入口且与摆线入口连通,摆线入口的两侧位于出线端的两侧;
两第一挡片,均设置在第一导轨槽内,且分别位于出线端的两侧;
两第二挡片,均设置于第二导轨槽内,且分别位于出线端的两侧;
两第三挡片,分别位于出线端的两侧,且分别与出线端侧壁固定连接;
挡片驱动结构,固定设置在摆动筒外侧,其能够跟随摆动筒转动,且能够带动两的第一挡片沿第一导轨槽转动及带动两第二挡沿第二导轨槽转动;
其中,
两第一挡片在转动过程中,分别与摆动筒外壁及处于出线端同一侧的两第二挡片贴合;
两第二挡片在转动过程中,分别与处于出线端同一侧的两第一挡片及处于出线端同一侧的两第三挡片贴合。
优选地,两第一挡片和两第二挡片均开设有缺口;挡片驱动结构包括:
第一卡块,其一端与一个第一挡片上的缺口配合设置,其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一挡片上的缺口配合设置,且其与摆动筒外壁固定连接;
第二卡块,其一端与一个第二挡片上的缺口配合设置,其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二挡片上的缺口配合设置,且其与摆动筒外壁固定连接。
优选地,设置对称平面能够偏离进线管道1出口端轴线±45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473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端面面积可调的管道封堵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全覆盖型架空输电线防雷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