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池塘鱼类诱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44977.8 | 申请日: | 201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39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蒋玫;李磊;康伟;唐保军;李子牛;沈新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9/08 | 分类号: | A01K6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心筒 鱼类 本实用新型 诱捕装置 浮体 池塘 硬质透明材料 诱捕 进出水孔 上下端面 侧面 通道孔 划伤 网钩 鱼体 水体 隐蔽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池塘鱼类诱捕装置,包括空心筒和浮体,空心筒采用硬质透明材料制成,空心筒的上下端面和侧面分别设有进出水孔,浮体与空心筒固定,空心筒的侧面沿周向设有若干鱼通道孔。本实用新型能够完全隐蔽于水体中,既能够降低鱼类的警觉,同时能够降低在收捕时空心筒内部鱼类的逃脱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鱼类诱捕的效率,同时能够避免鱼体受到网钩的划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捕鱼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池塘鱼类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池塘鱼类诱捕装置一般多采用人工搬籈、丝网或者地笼,但这些装置由于操作不当,往往导致鱼类逃脱或鱼体受到网钩的划伤,影响捕获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池塘鱼类诱捕装置,避免鱼体受到损伤,提高鱼类诱捕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池塘鱼类诱捕装置,包括空心筒和浮体,所述空心筒采用硬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空心筒的上下端面和侧面分别设有进出水孔,所述浮体与空心筒固定,所述空心筒的侧面沿周向设有若干鱼通道孔。
所述浮体为两根泡沫柱,分别设置于空心筒的上下端面。
所述鱼通道孔设置于空心筒侧面的相对两侧。
所述空心筒采用有机玻璃制成。
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用于诱捕鱼类的空心筒采用硬质透明的材料制成,能够完全隐蔽于水体中,既能够降低鱼类的警觉,同时能够降低在收捕时空心筒内部鱼类的逃脱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鱼类诱捕的效率。另外,本实用新型避免了网具的使用,能够避免鱼体受到网钩的划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池塘鱼类诱捕装置,包括空心筒1和浮体2。
空心筒1采用有机玻璃制成,空心筒1的上下端面和侧面分别设有进出水孔3,用于水流的进出。空心筒1的相对侧面分别设有鱼通道孔4。空心筒1的大小以及鱼通道孔4的尺寸可以根据鱼体的大小进行设计。
浮体2为两根泡沫柱,分别设置于空心筒1的上下端面,能够稳定空心筒1在水体中处于漂浮状态。
该池塘鱼类诱捕装置在使用时在空心筒1内部放置鱼饵,再将其投入池塘水体中,该装置能够完全隐蔽于水体中,既能够降低鱼类的警觉,同时能够降低在收捕时空心筒1内部鱼类的逃脱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鱼类诱捕的效率。另外,该装置避免了网具的使用,能够避免鱼体受到网钩的划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449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