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44384.1 | 申请日: | 2018-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905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3/04 | 分类号: | B01F3/04;C02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高***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增压通道 气液混合器 高压射流 排放通道 气流通道 水流通道 技术方案要点 本实用新型 水处理装置 水流动方向 微纳米气泡 孔径缩小 气体形成 输气管路 输水管路 依次设置 装置结构 混入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涉及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存在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且成本高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与输水管路和输气管路均相连的气液混合器,所述气液混合器内沿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水流通道、增压通道、气流通道以及排放通道,与所述水流通道相连通的增压通道孔径缩小以形成高压射流,且所述气流通道位于增压通道与排放通道之间以于高压射流中混入气体形成微纳米气泡,达到了装置结构简单、加工难度低且成本低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是用于产生气泡直径小于数十微米(um)的微小气泡,称之为纳米气泡。纳米气泡产生于水中时,会在水压作用下缩小至破裂,在这个过程中因气泡变得小,所以上升速度变缓慢,导致气泡内气体的溶解率提高。因此,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在水处理、化工、医药等领域中能发挥很好的作用,特别是在水处理的呼吸溶氧法中,更大程度的增加水体溶解氧。
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7324528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多级离心泵与压力罐,压力罐内腔设有气泡组件,气泡组件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层叠压接设置的过滤架、冲击板、隔离板以及撞击板;冲击板上布置有导孔,撞击板上布置有多边形孔;压力罐内侧壁上连接有与隔离板配合将压力罐的内腔分为气泡腔室与水流腔室的环形凸缘。
通过多级离心泵的吸水功能在管道内形成负压而将空气中的气体吸入管内,再将水气融合的水在压力罐内形成压力后,水气融合的压力水在通过冲击板上圆形导孔而形成水柱后撞击到撞击板的表面上而形成微纳米气泡。但是此方案中的装置存在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且成本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难度低且成本低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与输水管路和输气管路均相连的气液混合器,所述气液混合器内沿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水流通道、增压通道、气流通道以及排放通道,与所述水流通道相连通的增压通道孔径缩小以形成高压射流,且所述气流通道位于增压通道与排放通道之间以于高压射流中混入气体形成微纳米气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微纳米气泡由气体注入水珠中形成,本方案的原理为:利用供水流通的通道截面大小变化(即孔径变化)产生水压差,具体表现在孔径突然缩小,此时水压差会导致缩小后通道内的水流速加快,从而形成高压射流,高压射流流经处会形成一定的负压区域(即气流通道处),此时向负压区域供入空气,气体极易混入高压射流中,此刻即可形成微纳米气泡。本方案利用在气液混合器中设置各种对应的通道来完成发生气泡的目的,无需过多附件的拼装,使得该装置结构简单,加工难度和成本大大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气液混合器主要由增压通道所在的加压部与排放通道所在的释放部拼装而成;所述气流通道主要由密封环设置于加压部和释放部之间形成,且所述密封环上开设有进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气流通道的存在会增大增压通道的加工难度,因此利用加压部和释放部拼装得到对应的增压通道和排放通道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气流通道,通过密封环避免高压射流在气流通道内溅出,且可控制适当的气体混入,同时利于负压区域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加压部和释放部均设置有供密封环嵌设的环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环槽便于密封环的安装,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因压强变化,导致密封环的安装位置发生偏移,同时提高组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加压部朝向释放部的一侧具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平行于连接柱轴线设置的定位棱,且所述释放部开设有供连接柱插入的插孔以及与定位棱配合的定位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443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