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的铸造加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42026.7 | 申请日: | 201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13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缪剑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海立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4 | 分类号: | B22C9/04;B22C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客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00 | 代理人: | 莫文新 |
地址: | 238100 安徽省马鞍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存筒 软管 观察窗 出砂 焊接 本实用新型 加砂装置 左右两侧 翻板阀 放置腔 改进型 刻度线 前表面 推动杆 下表面 下滑块 支撑盒 支撑柱 铸造 螺纹连接 出料处 攀爬梯 出料 端套 外壁 镶嵌 残留 刻画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的铸造加砂装置,包括储存筒,放置腔,下滑块,支撑柱,出砂头,软管,翻板阀,观察窗,刻度线,支撑盒结构,推动杆结构和攀爬梯结构,所述的放置腔开设在储存筒的内部,同时在内壁下方的左右两侧焊接有下滑块;所述的支撑柱分别焊接在储存筒下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出砂头焊接在储存筒下表面的中间部位,同时在下端套接有软管;所述的翻板阀螺纹连接在出砂头的外壁上;所述的观察窗镶嵌在储存筒的前表面,同时在观察窗的前表面刻画有刻度线。本实用新型支撑盒结构的设置,进而在完成出料后,能够收集残留在软管出料处的材料,进而避免部分材料出现浪费的问题,通过推动杆结构的设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的铸造加砂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消失模铸造工艺中,有些铸造所用的白模为一个整体,并且,白模形状复杂、型腔内孔道较多,而造型时多采用雨淋式加砂,使得许多型腔内加砂不到位或加不到砂,这样就要求在造型浇注前要对白模进行预填砂工序,即对造型时加不到砂的型腔空间进行预先填砂,其方法为,将白模置于震实台上,用容器装上干砂,通过白模的进砂口向加不到砂的空间内注入干砂,待砂子填满到进砂口后,再对进砂口进行封堵,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1720875177.5,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铸造加砂装置,包括架体,架体的上端固定有储砂仓,储砂仓的下方设有至少两个加砂桶,各加砂桶均固定在架体上,各加砂桶的进料口均通过其对应的进料通道连通储砂仓的出料口,各进料通道上均设有进料阀,各加砂桶均为透明材质,各加砂桶的外侧臂上均设有刻度线,各加砂桶的底部均设有加砂口,各加砂口上均设有出料阀,各加砂口的底部均连接有加砂管。
但是现有的铸造加砂装置还存在着在使用后该装置容易滴落残留的材料、材料输送速度过慢且工作效率低和该装置过高且不方便进行工作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改进型的铸造加砂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的铸造加砂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铸造加砂装置在使用后该装置容易滴落残留的材料、材料输送速度过慢且工作效率低和该装置过高且不方便进行工作的问题。一种改进型的铸造加砂装置,包括储存筒,放置腔,下滑块,支撑柱,出砂头,软管,翻板阀,观察窗,刻度线,支撑盒结构,推动杆结构和攀爬梯结构,所述的放置腔开设在储存筒的内部,同时在内壁下方的左右两侧焊接有下滑块;所述的支撑柱分别焊接在储存筒下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出砂头焊接在储存筒下表面的中间部位,同时在下端套接有软管;所述的翻板阀螺纹连接在出砂头的外壁上;所述的观察窗镶嵌在储存筒的前表面,同时在观察窗的前表面刻画有刻度线;所述的支撑盒结构安装在支撑柱的前表面;所述的推动杆结构安装在放置腔的内部;所述的攀爬梯结构安装在储存筒的右侧;所述的支撑盒结构包括支撑板,支撑槽,活动条,连接盒,套接孔和储放腔,所述的支撑板焊接在支撑柱前表面的中下部,同时在上部开设有支撑槽;所述的活动条焊接在支撑板的下端,并使下部插接在套接孔内;所述的套接孔和储放腔分别开设在连接盒内部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的推动杆结构包括连接板,螺旋杆,旋转杆,抓握头,下压板和螺旋刀,所述的连接板焊接在放置腔内部上方的中间部位,同时在内部插接有螺旋杆;所述的旋转杆焊接在螺旋杆的上端,同时在右上部焊接有抓握头;所述的螺旋刀焊接在螺旋杆外壁的下部。
优选的,所述的攀爬梯结构包括焊接杆,竖立杆,攀爬杆,加固杆,连接头和紧固板,所述的焊接杆分别焊接在储存筒和支撑柱的右端,同时在右侧焊接有竖立杆;所述的攀爬杆焊接在竖立杆的右表面;所述的加固杆一端与竖立杆的右下部焊接,另一端与连接头螺栓连接;所述的连接头焊接在紧固板上表面的中间部位。
优选的,所述的储放腔深度设置为五厘米至七厘米,所述的储放腔与软管的出料处对应。
优选的,所述的套接孔设置为倒T型,所述的套接孔内部的活动条设置为倒T型。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板和支撑槽组成U型,所述的支撑槽内部与软管外壁的左下部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海立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海立精密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420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