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脂肪手术用针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40831.6 | 申请日: | 2018-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747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东 |
主分类号: | A61B17/32 | 分类号: | A61B17/32;A61B17/00;A61B1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 代理人: | 孙建玲;刘冬梅 |
地址: | 10002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头 手术用 针部 脂肪 本实用新型 扁平状结构 连接座 圆弧形 剥离 细胞膜 针孔 厚度渐变 深层组织 头部边缘 推注装置 脂肪颗粒 逐渐增加 连接针 组织层 整形 刺伤 施术 针体 注射 血管 神经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脂肪手术用针,包括针部(100)和连接座(200),针部(100)包括针头(110)和针体(120),连接座(200)连接针部(100)与推注装置。针头(110)整体为扁平状结构,且沿针部100长度方向针头(110)的厚度逐渐增加,针头(110)的头部边缘为钝圆弧形,钝圆弧形设计结合厚度渐变的扁平状结构,在便于对不同组织层进行剥离的同时避免刺伤位于深层组织中的血管或神经。针孔(130)为圆形或椭圆形,能够最大程度保持脂肪颗粒中细胞膜的完整性。本实用新型中脂肪手术用针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剥离和注射两种操作,缩短施术时间,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且装置简单,便于在整形行业的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组织剥离和注射两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组织剥离和注射两用的脂肪手术用针。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在意自己的外表,注意自己的形象,很多人希望通过整形手术使自己更加完美。脂肪抽吸术和自体脂肪移植成为整形外科界确认的方法后,就逐渐被应用到美容整形的各个领域。脂肪抽吸术是利用各种类型的吸脂工具吸出多余的脂肪组织而保留真皮及表浅组织以重新塑造术区外形的手术方法。目前多用的肿胀负压吸脂术是利用较大的负压,采用特定的手术用具和肿胀麻醉技术,将局部堆积的脂肪组织吸出,以达到改善臃肿体形或形体雕塑的手术方法。自体脂肪移植是将本体上提取的脂肪细胞移植到自身其它部位的方法,作为自身的组织,其生物学特性远远优于任何假体材料,也不会产生免疫反应和排异反应。
人面部或身体上存在深层凹陷区域,部分先天性或创伤性凹陷区域使得人的面部或身体形态不美观。人们对自身美的要求的追求使得希望通过填充手术来消除凹陷区域。然而,通过常规脂肪填充手术并不能达到消除凹陷区域的目的,原因在于:先天性凹陷(如面部法令纹)、创伤性凹陷(如幼儿时臀部注射残留疤痕)均发生了组织粘连,即皮肤组织与皮下组织(如肌肉)发生了粘连。由于粘连状况的存在,即使在深层凹陷处进行脂肪填充,脂肪细胞很难在填充部位固定繁殖,而被组织吸收或转移至凹陷区域附近脂肪组织较多的部位,这样会导致凹陷外围更加凸起,而凹陷区域显得愈加凹陷。本发明人研究发现,要想达到较好的填充效果,必须对粘连组织进行分离后,再进行脂肪的填充。然而,目前尚未发现对深层组织粘连造成的凹陷区域进行填充前,实施粘连组织分离的操作,更未有专业实施粘连组织分离的医疗器械。
进一步地,在手术操作中,对粘连组织进行分离后再进行脂肪组织填充的操作虽然可行,但很明显该两个步骤为两个时间段进行的独立操作,所用时间为两个时间段之和,手术时间长,这将不能达到减少麻醉时间和麻醉用药、减少麻醉药品在体内的蓄积与代谢、以及降低麻醉用药以增加手术安全性的目的。
为便于整形医生手术操作,高效进行粘连组织处的剥离和脂肪填充等操作,降低麻醉品使用,提高手术安全性,亟需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使用的组织剥离和注射两用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提供了一种脂肪手术用针,包括针部和连接座,针部包括针头和针体,针头置于待分离组织层之间,用于实施组织剥离并引导针体移动;针头头部边缘为钝圆弧形设计,针头整体为扁平状结构,且沿长度方向针头厚度逐渐增加,便于对不同组织层进行剥离的同时不会刺伤位于深层组织中的血管(如大动脉);针部为中空结构,针体传输待填充的脂肪细胞或麻醉液等至位于针头处的针孔,由针孔注射入组织中;由此在同一时间内完成了剥离和注射两种操作,缩短了施术时间,增加手术的安全性,且装置简单,从而完成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脂肪手术用针,该脂肪手术用针用于对不同深度的组织进行分离并实施注射操作,所述脂肪手术用针包括针部100和连接座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东,未经王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408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内镜黏膜下病灶剥离器材
- 下一篇:一种骨科专用短关节型钢丝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