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稻壳碳的冷却回收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40572.7 | 申请日: | 2018-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32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石胤;陈平;屈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廊坊达能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泰州达能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00 | 分类号: | F25D1/00;F25D1/02;C01B32/05 |
代理公司: | 南京科知维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70 | 代理人: | 陈丹 |
地址: | 065201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稻壳碳 风道 水冷 水套 出口 排出 本实用新型 间接冷却 冷却回收 输送装置 冷却气流 生产效率 直接冷却 气化炉 出炉 冷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稻壳碳的冷却回收输送装置,包含水冷螺旋、第一风道以及水套,水冷螺旋具有第一入口及第一出口,稻壳碳自气化炉出炉后自该第一入口到达该水冷螺旋,该水冷螺旋对该稻壳碳进行第一次间接冷却;第一风道具有第二入口及第二出口,该稻壳碳自该第一出口排出该水冷螺旋并自该第二入口进入该第一风道,该第一风道内的第一冷却气流对该稻壳碳进行直接冷却;水套具有第三入口及第三出口,该稻壳碳自该第二出口排出该第一风道并自该第三入口进入该水套,该水套对该稻壳碳进行第二次间接冷却,该稻壳碳被完全冷却后自该第三出口排出。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生的经济性及作业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稻壳碳的冷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稻壳碳是指稻壳经过加热至其着火点温度以下,使其不充分燃烧而形成的木炭化物质,其具有体轻,导热性低的特性。在工业生产上可用作钢、铁等生产的保温隔热材料,在农业上可用于蔬菜、花卉、苗木、果树及其他作物栽培、改良土壤,在生活上可作清洁能源以供生火、取暖等,也可以作为生产炼钢辅料的原料。
在生产过程中,当高温的稻壳碳出炉后需要进行冷却,若冷却不充分会影响后续的打包装袋,甚至会再次着火而发生安全事故。而若是直接进行喷水冷却则会影响稻壳碳的质量,使得经济性大幅度下降。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如何设计一种高效率的冷却装置为业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高效率的稻壳碳的冷却收集装置,以解决目前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冷却不便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稻壳碳的冷却回收输送装置,其包含:
水冷螺旋,具有第一入口及第一出口,稻壳碳自气化炉出炉后自该第一入口到达该水冷螺旋,该水冷螺旋对该稻壳碳进行第一次间接冷却;
第一风道,具有第二入口及第二出口,该稻壳碳自该第一出口排出该水冷螺旋后自该第二入口进入该第一风道,该第一风道内的第一冷却气流对该稻壳碳进行直接冷却;
水套,具有第三入口及第三出口,该稻壳碳自该第二出口排出该第一风道后自该第三入口进入该水套,该水套对该稻壳碳进行第二次间接冷却,该稻壳碳被完全冷却后自该第三出口排出。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冷却装置还包含送风机,该送风机对应该第一风道设置,以使得第一风道内形成该第一冷却气流。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水套包含环状套管及沿该环状套管轴向延伸的贯穿孔,该第三入口及该第三出口分别位于该贯穿孔的两端,该水套还包含第四入口及第四出口,该第四入口邻近该第三入口设置,该第四出口邻近该第三出口设置,该第四入口供冷却水进入,该第四出口供冷却水排出。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冷却装置还包含旋风分离器,该旋风分离器具有第五入口及第五出口,该稻壳碳被完全冷却后自该第三出口排出后自该第五入口进入该旋风分离器,该旋风分离器将该稻壳碳分离出来后自该第五出口排出以进行打包装袋。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冷却装置还包含第一关风器,该第一关风器设置于该第五出口处,该稻壳碳被分离后依次经过该第五出口及该第一关风器后被排出。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冷却装置还包含布袋除尘器,该旋风分离器具有第六出口,该旋风分离器将该稻壳碳中夹杂的灰尘及空气分离出来并自第六出口排出而进入布袋除尘器,该布袋除尘器进行过滤除尘后将空气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廊坊达能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泰州达能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廊坊达能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泰州达能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405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