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拟雷达综合分机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37032.3 | 申请日: | 2018-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32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解光文;马杞;晋启龙;王利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40 | 分类号: | G01S7/4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杨滨;张琇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机检测 模拟雷达 负载检测电路 信号检测装置 检测通道 检测装置 通道检测 体积小 检测 便携 电路 雷达 | ||
一种模拟雷达综合分机检测装置,涉及信号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利用通道检测电路来检测通道是否正常,利用负载检测电路来检测雷达的负载是否正常工作,该结构可实现多种检测,具有体积小、便携、易于操作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模拟雷达综合分机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新技术的诞生也赋予了产品更强大的生命力,伴随着新产品的不断问世,如何能够快速而有效的检测出其性能的优劣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工厂常用的检测设备有很多,如卡尺、天平、打点机等,都需要依靠人工进行操作,自动化程度较低,不利于操作,特别是由于检测零部件比较多,造成监测装置体积大,不方便携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拟雷达综合分机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拟雷达综合分机检测装置,包括开关及供电电源,其技术要点是,还包括:
通道检测电路,用于发送收指令信号和电压检测信号给模拟雷达综合分析机,并接收由模拟雷达综合分析机返回的指令信号和电压检测信号,若接收到的信号与发送的信号相同则对应支路的LED灯亮;
负载检测电路,用于采集模拟雷达综合分析机内用来模拟雷达负载的功率电阻的电压;
智能控制显示电路,用于接收负载检测电路的电压值,并将电压值转换为阻值显示在LED显示屏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通道检测电路包括与外界的模拟雷达综合分机连接的插接件、发光二极管及通道转换开关,插接件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连接第十输出端并接数字地,第三输出端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第四输出端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第五输出端连接第三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第六输出端连接第四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第七输出端连接第五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第八输出端连接第六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第九输出端连接第七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第三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第四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第五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第六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七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彼此连接并与数字地连接,第一输入端连接第八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第八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通道转换开关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九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第九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通道转换开关的信号输入端,第三输入端、第四输入端、第五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通道转换开关的其他信号输入端,第六输入端、第七输入端、第八输入端和第九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二通道转换开关的信号输入端,第十输入端连接第十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第十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通道转换开关的另一个输入端,第十一引脚与微处理器的输入端、第一分压电阻一端、第一电容一端连接,第十二引脚连接第二分压电阻一端和第二电容一端,第一电阻另一端、第一电容另一端、第二电阻另一端和第二电容另一端连接并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的智能控制显示电路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微处理器和显示屏电路,其中微处理器和显示屏电路通过数据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检测装置,利用通道检测电路来检测通道是否正常,利用负载检测电路来检测雷达的负载是否正常工作,该结构可实现多种检测,具有体积小、便携、易于操作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模拟雷达综合分机检测装置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模拟雷达综合分机检测装置电路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沈阳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370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