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红外线的防盗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35985.6 | 申请日: | 2018-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36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张伯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红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3/19 | 分类号: | G08B13/1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塔子湖组***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线 防盗报警装置 微处理器 红外探头 通讯模块 本实用新型 安装底板 电源模块 壳体 红外探头感应 人体红外信号 微处理器判断 电网 螺栓 非法入侵 感应人体 壳体固定 壳体内部 通讯连接 螺钉 后向 角部 内置 客户 配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红外线的防盗报警装置,其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表面的红外探头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电源模块、微处理器和通讯模块;电源模块用于连接电网获取电网的电力后向所述微处理器、通讯模块提供电力;微处理器分别与红外探头和通讯模块通讯连接;红外探头的配置用于通过感应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判断是否为人体;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的四个角部借助于螺栓与所述壳体固定,所述安装底部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对客户进行安装的螺钉。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红外线的防盗报警装置,通过红外探头感应人体红外信号,由内置的微处理器判断,是否为非法入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安防,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红外线的防盗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安防设备是保障人民日常生活安全的重要设备之一,报警器作为最常见的安防设备,应用在各种场合中。
当前,通常的报警器都是采用各种感应元件,感知非法入侵者或破坏安防设备行为,发出警报声等方式警示或驱赶入侵者,由于结构简单,极为容易被入侵者预先判断并破坏,且设备容易对正常操作做出误判断。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红外线的防盗报警装置,采用红外线感应装置感知入侵者,不需要再特定位置安装,能够感知一定范围内的入侵者,并内置通讯模块,与远程设备通讯,及时将警报发送给用户。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红外线的防盗报警装置,其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表面的红外探头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电源模块、微处理器和通讯模块;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连接电网获取电网的电力后向所述微处理器、通讯模块提供电力;
所述微处理器分别与红外探头和通讯模块通讯连接;
所述红外探头的配置用于通过感应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判断是否为人体;
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的四个角部借助于螺栓与所述壳体固定,所述安装底板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对客户进行安装的螺钉。
优选地,所述通讯模块包括无线通讯模块和有线通讯模块。
优选地,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为GPRS模块。
优选地,多个红外报警防盗装置能够通过有线网络通讯连接。
优选地,所述基于红外线的防盗报警装置还设置有输出接口,所述输出接口为小型继电器组。
优选地,所述基于红外线的防盗报警装置还设置有声光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红外线的防盗报警装置,通过红外探头感应人体红外信号,由内置的微处理器判断,是否为非法入侵,并将信息通过网络发送至用户手机或其他远程主机,并通过联网,与其他防盗报警装置联动,或与匹配的门禁等设备联动,大大提升了用户人身财产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红外线的防盗报警装置,其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表面的红外探头2、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电源模块3、微处理器4和通讯模块5。
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底板11,安装底板的四个角部借助于螺栓与所述壳体固定,所述安装底板1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对客户进行安装的螺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红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红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359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