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戊二胺浓缩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34530.2 | 申请日: | 201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057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秦兵兵;杨晨;刘修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凯赛生物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26 | 分类号: | B01D1/26;B01D1/30;C07C211/09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王莹;于宝庆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胺 浓缩系统 蒸发浓缩装置 换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 再循环利用 下游工艺 蒸汽洗涤 废水处理 省略 废水 浓缩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戊二胺浓缩系统,包括戊二胺蒸发浓缩装置和换热装置,所述戊二胺蒸发浓缩装置与换热装置之间设置有戊二胺蒸汽洗涤装置。使用该浓缩系统浓缩含有戊二胺的溶液简单、高效,不仅能够减少产品戊二胺的浪费,而且能够简化甚至省略废水处理的下游工艺,实现废水的再循环利用,节约成本,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物质的纯化提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戊二胺浓缩系统。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化学工业依赖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来生产聚合物制品,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支柱。但随着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逐渐枯竭,石油制品生产和使用导致的温室效应日趋严重,寻找石化资源的替代产品,特别是基于可再生资源的绿色制品,成为当今化学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尼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聚合物材料,在汽车、高档纺织等多个领域有着重要的用途,目前全球尼龙聚合物年产量在600万吨以上,而中国的消费量占全球尼龙产量的30%。
在这一背景下,基于生物原料的1,5-戊二胺的开发就显得非常令人期待。从1,5-戊二胺出发,可以合成尼龙56,或全生物基的尼龙产品尼龙510,这些产品可以应用在电子电器、机械设备、汽车部件等日常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
目前生物法制备戊二胺主要分为直接发酵方法和赖氨酸酶转化方法制得,从水相的发酵液或者酶转化液中提取和纯化戊二胺的过程中,由于发酵液或者酶转化液中戊二胺的浓度不是很高,通常需要对其进行蒸发浓缩操作,例如CN1065164101A记载:在精制前,对戊二胺碳酸盐的发酵液进行蒸发浓缩;又如CN105612257A记载:蒸馏前对戊二胺的水溶液进行蒸发浓缩,等等,这些蒸发和浓缩的操作主要是除去戊二胺水溶液中的部分溶剂水,以便于后续戊二胺的分离。工业上,1,5-戊二胺的制备过程为:通过发酵或酶转化工艺得到1,5-戊二胺盐溶液;将该盐溶液通过加碱、萃取、蒸发等系列处理,得到1,5-戊二胺水溶液,进而通过精馏得到1,5-戊二胺。
戊二胺的沸点在常压下只有180度,在浓缩提取戊二胺水溶液时,蒸发液、冷凝液、回收液等溶液中不可避免地会残留少量戊二胺,而且随着获得的戊二胺浓缩液浓度的升高,蒸发液、冷凝液、回收液等溶液中的戊二胺含量也会逐步上升,造成相当量的损失。如果上述溶液中的戊二胺残留过高,一方面造成戊二胺的浪费,另一方面作为工业污水处理,会使污水处理成本居高不下,难以达到环保要求。现有技术中通过控制蒸发的压力或温度等参数,改变蒸发液等液体中戊二胺的含量,但这种常规手段获得的分离回收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开发更合适的戊二胺浓缩方法和设备以降低戊二胺提取和纯化过程中的产品损失和对环境的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浓缩系统,使用该浓缩系统浓缩含有戊二胺的溶液简单、高效,不仅能够减少产品戊二胺的浪费,而且能够简化甚至省略废水处理的下游工艺,实现废水的再循环利用,节约成本,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戊二胺浓缩系统,包括戊二胺蒸发浓缩装置和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戊二胺蒸发浓缩装置与换热装置之间设置有戊二胺蒸汽洗涤装置。
优选的,所述戊二胺蒸汽洗涤装置内设置有用于喷淋洗涤液的喷淋装置。
优选的,所述戊二胺蒸汽洗涤装置设置有洗涤液进料口、洗涤液出料口、蒸汽入口和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入口与戊二胺蒸发浓缩装置连接,来自戊二胺蒸发浓缩装置的戊二胺蒸汽通过蒸汽入口进入戊二胺蒸汽洗涤装置;所述蒸汽出口与换热装置连接,来自戊二胺蒸汽洗涤装置的蒸汽通过蒸汽出口进入换热装置。
优选的,所述洗涤液出料口与所述戊二胺蒸发浓缩装置的戊二胺进料口连接,和/或,所述洗涤液出料口与洗涤液进料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戊二胺蒸发浓缩装置包括常压浓缩器、减压浓缩器、多效蒸发器或MVR蒸发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凯赛生物产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凯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凯赛生物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345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苦荞茶中总黄酮的分离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生物制剂生产用蒸馏脱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