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样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34329.4 | 申请日: | 2018-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864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钱伟;程秀丽;伊远学;陈宝萍;李航;李杭萍;程新定;黄振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精准医疗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3/14 | 分类号: | B01L3/1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肖明芳 |
地址: | 400084 重庆市大***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样 上机 本实用新型 唯一标识 配套的 识别率 试管帽 管体 加盖 吸针 下凹 体内 保存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样管,它包括配套的管体和试管帽;其中,管体内设有下凹的弧形内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势:有效避免上机仪器吸针损坏;分样管上机高度符合要求;分样管上有贴唯一标识的固定位置,仪器识别率高;分样管上机后可加盖直接保存原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实验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样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仪器上机离心管主要有两种:a.1.5ml/2ml连帽离心管。b.日立杯,无帽。带来几个问题:1.a管开帽上机时连帽容易阻碍仪器的吸针或探针,使针损坏。2a管上机时高度不可控也达不到要求。3.a管没有固定贴标签的位置,且由于试管为锥形,操作不方便容,易贴斜,导致上机的试管架挡住标识,影响仪器自动识别。4.b管需要移液加样。5.b管无法贴唯一标识。6.b管的高度不足。7.b管检测结束后无法直接保存。8.b管无管帽,无法直接编号。9.b管无管帽易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样管,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样管,它包括配套的管体和试管帽;其中,管体内设有下凹的弧形内底。
其中,所述的管体为柱形。
其中,弧形内底中心有向下延伸的细管。
其中,细管底部密封,细管顶端与管体内部上方连通。
其中,管体底部向管体内凸起,轴向横截面为开口向下的U型。
其中,试管帽轴向横截面为开口上下的U型(盖在管体上时)。
其中,试管帽外壁上设有垂直方向的摩擦纹路。
其中,试管帽上面平整,需要时可直接在其上编号。
其中,分样管柱体上有贴唯一识别码固定位置。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势:有效避免上机仪器吸针损坏;分样管上机高度符合要求;分样管上有贴唯一标识的固定位置,仪器识别率高;分样管上机后可加盖直接保存原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试管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分样管,它包括配套的管体1和试管帽2;其中,管体1为柱形,管体1上设有贴唯一识别码固定位置5;管体1内设有下凹的弧形内底3,弧形内底3中心有向下延伸的细管4。细管4底部密封,细管4顶端与管体1内部上方连通。另外,管体1底部向管体1内凸起,轴向横截面为开口向下的U型。
如图2所示的试管帽2,轴向横截面为开口上下的U型。其中,试管帽2上面平整,需要时可直接在其上编号,且外壁上设有垂直方向的摩擦纹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精准医疗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精准医疗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343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力汲水挤压型冲洗瓶
- 下一篇:一种新型1.5MLEP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