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玻璃窑炉池底面砖砌筑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226468.2 | 申请日: | 2018-08-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170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3B5/42 | 分类号: | C03B5/42;C03B5/425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宏德 |
| 地址: | 71202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面砖 伸出 预留间隙 牙口 侧面 本实用新型 玻璃窑炉 砌筑结构 炸裂 膨胀现象 搭接 隆起 咬合 砖层 膨胀 释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玻璃窑炉池底面砖砌筑结构,包括第一面砖和第二面砖,第一面砖的一端上部具有向外伸出的第一伸出部分,第一伸出部分的下方具有第一对接牙口侧面;第二面砖的一端下部具有向外伸出的第二伸出部分,第二伸出部分具有第二对接牙口侧面;第一伸出部分的高度和第二伸出部分的高度之和等于第一面砖和第二面砖的高度,第一对接牙口侧面与第二对接牙口侧面处于相对位置且能够咬合;第一面砖和第二面砖之间形成上部预留间隙和下部预留间隙。本实用新型通过伸出部分,将两块面砖搭接在一起,形成上部预留间隙和下部预留间隙,当面砖层温度升高出现膨胀现象时,可通过预留间隙将膨胀完全释放,从而避免池底局部的隆起或池底面砖炸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制造领域,涉及全氧燃烧或电熔窑炉生产中玻璃池窑的砌筑和升温操作,具体涉及电熔高锆面砖的砌筑和升温管理过程,更具体涉及一种玻璃窑炉池底面砖砌筑结构。
背景技术
玻璃窑炉是一种连续性生产操作的高温装置,生产中从熔炉口将预先配好的玻璃料投入到玻璃窑炉中,在高温工作之前,首先要经过升温,逐步达到所要求的生产工艺条件,然后方可正式投入生产,一般升温采用空气助燃方式,大气量的燃烧形式。燃烧气体经过在玻璃窑炉内的循环,加热玻璃窑炉内的耐火材料,最后从烟道排出。
玻璃窑炉的池底是由不同的耐火材料砖逐层铺设而成的结构,最上面的一层是直接与玻璃液接触的池底面砖层,也是抗侵蚀效果最好的一层。在升温过程中池底面砖和燃气直接接触,温度变化最剧烈,膨胀量一般也最大。池底面砖升温过程控制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整个玻璃窑炉升温的结果,也直接影响着该玻璃窑炉以后的寿命和产品质量。
池底尺寸较小的窑炉,池底膨胀量的释放主要是通过吸收砖与砖之间砌筑的缝隙,或者通过池底四周的调节机构进行释放调整。但是,对于池底尺寸很大的窑炉,整个池底的池底面砖向四周的膨胀理论值,尤其是池底最中间部分的池底面砖的膨胀不能完全释放到外围,这样就会造成池底局部的隆起或池底面砖变形炸裂,给后续生产带来不良影响,需要在面砖的局部进行改进,避免问题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玻璃窑炉池底面砖砌筑结构,解决了池底面砖膨胀和玻璃液渗漏的问题,有利于玻璃窑炉升温膨胀管理,提高窑炉的质量和寿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玻璃窑炉池底面砖砌筑结构,包括第一面砖和第二面砖,第一面砖的一端上部具有向外伸出的第一伸出部分,第一伸出部分具有第一侧表面和呈水平方向的下表面,该端下部并在第一伸出部分的下方具有第一对接牙口侧面;第二面砖的一端下部具有向外伸出的第二伸出部分,第二伸出部分具有第二对接牙口侧面和呈水平方向的上表面,第二面砖的上部并在第二伸出部分的上方具有第二侧表面;
第一伸出部分的高度和第二伸出部分的高度之和等于第一面砖和第二面砖的高度,下表面与上表面接触,第一对接牙口侧面与第二对接牙口侧面处于相对位置且能够咬合;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之间设置上部预留间隙,第一对接牙口侧面和第二对接牙口侧面之间设置下部预留间隙。
优选的,上部预留间隙的长度L小于下部预留间隙的长度L’。
进一步的,上部预留间隙的长度L和下部预留间隙的长度L’满足关系式1.1L<L’<1.3L。
优选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均与第一面砖和第二面砖的表面垂直。
优选的,第一对接牙口侧面和第二对接牙口侧面均与第一面砖和第二面砖的表面垂直。
优选的,第一对接牙口侧面至少包括一个梯形牙口齿或一个梯形牙口槽,第二对接牙口侧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对接牙口侧面配合的梯形牙口齿或梯形牙口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264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