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双眼视觉多功能训练仪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25059.0 | 申请日: | 201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62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郭立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5/00 | 分类号: | A61H5/00 |
代理公司: | 53115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赛晓刚<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650500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拉伸部件 端尾 隔板 双眼视觉融合 本实用新型 双眼视功能 单眼视觉 分开功能 健身功能 连接部件 双眼视觉 相对连接 套筒状 训练仪 单眼 端头 聚拢 拉展 尾端 拉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双眼视觉多功能训练仪,包括两个弹性拉伸部件,弹性拉伸部件呈端头聚拢端尾分散的套筒状,两个弹性拉伸部件的端尾相对连接设置,弹性拉伸部件的端尾均与一个隔板固定连接,两个隔板之间通过连接部件相连,弹性拉伸部件的尾端均与一个拉手相连,其中一个弹性拉伸部件颜色为红色,另一个弹性拉伸部件颜色为绿色。训练仪的优点在于在拉展及松压变换中受训者可达到单眼视觉及双眼视觉融合及分开功能训练,达到同时训练单眼调节功能及双眼视功能的目的,因具有趣味性及健身功能易于坚持及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视觉功能训练仪器,具体为一种双眼视觉训练仪。
背景技术
视觉系统是人类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视觉质量代表着生活质量。临床工作中,一些视力异常(弱视、视疲劳、调节功能障碍、病理性近视等)需要进行功能训练加速康复或者控制病情进展;而双眼视功能异常(视疲劳、单眼弱视、斜视及斜视术后)没有融像能力和立体视觉,不能准确分辨物体的前后距离,使得患者在从事许多专业会受到限制,例如:驾驶、绘图、精密仪器制造、显微外科手术等,此类患者若不进行有效的功能训练,很难恢复双眼视功能。目前常用的训练仪为:(1)单眼视力训练,例如穿小珠珠、描画等,因为缺少趣味性,患者很难坚持;(2)双眼视功能训练,例如同视图、同视机、网络训练,操作提示较抽象,患者尤其小朋友不易理解难坚持,而且费用较高。并且临床观察到单眼视觉功能异常和双眼视觉功能异常往往同时存在,所以两者同时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技术所存在的单眼及双眼视功能训练不能同时进行,受训者难以理解并缺乏趣味性而难以坚持,无法达到训练目的技术问题。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单双眼视觉多功能训练仪,包括两个弹性拉伸部件,弹性拉伸部件呈端头聚拢端尾分散的套筒状,两个弹性拉伸部件的端尾相对连接设置,弹性拉伸部件的端尾均与一个隔板固定连接,两个隔板之间通过连接部件相连,弹性拉伸部件的尾端均与一个拉手相连,其中一个弹性拉伸部件颜色为红色,另一个弹性拉伸部件颜色为绿色。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弹性拉伸部在常态下呈球状、椭圆体状、灯笼状或饼状。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拉伸部由若干条弹性拉条构成,弹性拉条的一端连接拉手,另一端连接在隔板上,若干条弹性拉条沿隔板的靠边缘部位依次环形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拉条相邻两根之间的间距范围不超过弹性拉条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件为拉力弹簧或弹性塑胶。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颜色与与其相连的弹性拉伸部件颜色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介绍:使用时,训练者先佩戴上与本训练仪搭配使用的眼镜,该眼镜为一片绿色、一片红色,颜色属性与弹性拉伸部件的颜色分别对应一致,训练者佩戴好眼镜后,按相应颜色所在方向用双手分别握住两个拉手,双手向外拉伸本训练仪,使得本训练仪的弹性拉伸部件在拉伸与放松回缩之间交替变换,训练者双臂拉展时两个弹性拉伸部件呈套筒状,放松及挤压时弹性拉伸部件变为球状、椭圆体、灯笼或饼状,同时,弹性拉伸部件本身在拉伸受力状态下间距变窄,长度变得细长,而放松和收缩时其本身间距增厚,受训者带红绿眼镜,右眼注视右拉条,左眼注视左拉条,达到双眼单视功能,并在弹性拉伸部件的拉展及松压的形状变换过程中,训练者可通过形状变化过程达到单眼视觉及双眼视觉融合或分开的调节功能训练,达到训练单眼调节功能及双眼视功能的目的,因具有趣味性及健身功能易于坚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势及有益效果:
(1)通过拉伸使得仪器产品产生形变,从而在实现趣味健身功能的同时能完成视觉训练的效果,这样的训练形式便于用户坚持。
(2)通过左右两部分的红绿颜色及红绿眼镜的搭配使用,实现了单眼单视的训练效果,即满足了单、双眼的训练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医科大学,未经昆明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250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