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浮漂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21393.9 | 申请日: | 201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497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大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大友 |
主分类号: | A01K93/02 | 分类号: | A01K9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4316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控制 陀螺仪传感器 发光体 浮漂 漂身 自动感应装置 本实用新型 新型浮漂 钓鱼 漂尾 咬钩 芯片 灯光闪动 交替分布 芯片控制 芯片连接 信号传递 异常动作 疲劳度 命中率 漂脚 漂目 感知 发光 电池 配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浮漂,包括漂身,以及分别连接于漂身两端的漂脚及漂尾,漂尾上设置有颜色交替分布的漂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漂身内安装有自动感应装置并配套有电池,该自动感应装置由陀螺仪传感器,与陀螺仪传感器连接的微型控制芯片,以及与微型控制芯片连接的发光体构成。本实用新型利用陀螺仪传感器感知鱼咬钩时所引起的浮漂异常动作,并将信号传递给微型控制芯片,通过微型控制芯片控制发光体发光,从而提醒钓鱼者有鱼咬钩并及时起钩,在此过程中,钓鱼者无须紧盯浮漂,只需注意浮漂的发光体是否出现灯光闪动即可,既降低了眼睛的疲劳度,又大大提高了钓鱼的命中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用具,具体为一种在有鱼咬钩时能自动感应并提醒钓鱼者的新型智能浮漂。
背景技术
浮漂是钓鱼时所需的必备工具之一。在钓鱼的过程中,钓鱼者一般只能根据浮漂漂尾的上下波动情况来判断鱼咬鱼钩上饵料的情况,浮漂在钓鱼的过程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现在的浮漂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漂身以及设置于漂身两端的漂尾与漂脚,其漂脚连于鱼线上,其漂尾在钓鱼时露于水面以上,漂尾上涂有交替的两种不同醒目颜色,在钓鱼时,如果有鱼咬钩,则漂尾会产生上下浮动或左右摆动等异常动作。此种普通浮漂纯粹靠钓鱼者目不转睛的盯着浮漂漂尾的动作来判断是否有鱼咬钩,如此就造成钓鱼者由于长时间紧盯漂尾而导致眼睛容易疲劳、发花,甚至产生头晕目眩感,同时,如果浮漂扔出去较远或是漂尾上醒目的交替颜色陈旧变淡,就会导致钓鱼者在钓鱼时根本看不清漂尾,无法把握有鱼咬钩时起钩的最佳时间,导致咬钩的鱼跑掉而减少鱼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有鱼咬钩时能自动感应并提醒钓鱼者的一种新型智能浮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浮漂,包括漂身,以及分别连接于漂身两端的漂脚及漂尾,漂尾上设置有颜色交替分布的漂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漂身内安装有自动感应装置并配套有电池,该自动感应装置由电池、陀螺仪传感器、微型控制芯片、发光体构成。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光体设置于漂身外壁。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光体设置于漂尾内部。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漂身为中空的腔体,所述自动感应装置的陀螺仪传感器与微型控制芯片,及配套的电池安装于漂身的中空腔体内。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漂身还设置有能感知光线强度的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与微型控制芯片连接。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漂身为上、下两截式,上下两截通过螺纹连接。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感应装置还配备有无线终端,该无线终端通过无线信号与自动感应装置无线连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陀螺仪传感器的姿态、频率及强度的分析,可感知鱼咬钩时所引起的浮漂异常动作,微型控制芯片控制发光体发光闪烁,从而提醒钓鱼者有鱼咬钩并及时起钩;在此过程中,钓鱼者无须紧盯浮漂,只需注意浮漂的发光体是否出现灯光闪动即可,既降低了眼睛的疲劳度,又大大提高了钓鱼的命中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漂身,2-漂脚,3-漂尾,4-电池,5-陀螺仪,6-微型控制芯片,7-发光体,8-螺纹连接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大友,未经刘大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213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鱼线快速分线器
- 下一篇:一种钓鱼辅助摄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