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动触发式的自动茶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19687.8 | 申请日: | 201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718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吴明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明贵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A47G1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3625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壶 水槽 泡制腔 虹吸通道 饮茶杯 底座 本实用新型 手动触发 出水管 入口端 茶具 滤板 茶水 按压操作 虹吸效应 内部设置 下部壶体 出口端 倒U型 触发 点位 壶壁 泡制 伸入 外壁 连通 倾倒 把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动触发式的自动茶具,包括底座、茶壶和饮茶杯;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水槽,水槽的右侧连接有出水管;所述茶壶的下部壶体伸入到水槽中,茶壶的内部设置有泡制腔,泡制腔的下部设置有滤板;所述茶壶的左侧壶壁上开设有呈倒U型的虹吸通道,虹吸通道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与泡制腔和水槽连通,入口端与泡制腔的连接点位于滤板的下方;所述饮茶杯设置在底座的右侧位于出水管下方的位置上,饮茶杯的外壁上固定有把手。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通过在茶壶内设置虹吸通道,能够在茶水泡制完成以后,通过按压操作触发虹吸效应,极大的方便了茶水的倾倒,同时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是一种手动触发式的自动茶具。
背景技术
“美食不如美器”历来是中国人的器用之道,从粗放式羹饮发展到细啜慢品式饮用,人类的饮茶经历了一定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品饮方式,自然产生了相应的茶具,茶具是茶文化历史发展长河中最重要的载体,为我们解读古人的饮茶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现有的茶具在茶水泡制完成以后,需要提起茶壶进行茶水的倾倒,操作起来较为不便,同时也存在被烫伤的安全隐患,也有部分茶具能够实现自动出水的功能,但大多结构复杂,操作起来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动触发式的自动茶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动触发式的自动茶具,包括底座、茶壶和饮茶杯;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水槽,水槽的右侧连接有出水管;所述茶壶的下部壶体伸入到水槽中,茶壶的内部设置有泡制腔,泡制腔的下部设置有滤板;所述茶壶的左侧壶壁上开设有呈倒U型的虹吸通道,虹吸通道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与泡制腔和水槽连通,入口端与泡制腔的连接点位于滤板的下方;所述饮茶杯设置在底座的右侧位于出水管下方的位置上,饮茶杯的外壁上固定有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槽倾斜设置且左高右低。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泡制腔的内壁上位于滤板下方的位置上一体成型有搭接板,滤板搭设在搭接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滤板由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茶壶的顶部左侧呈凸起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茶壶的外壁上对应虹吸通道最高点的位置上设置有指示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指示条嵌设在茶壶的壶壁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饮茶杯的顶部边沿还一体成型有引流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茶壶还配备有壶盖,壶盖的顶部固定有提拉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提拉块呈倒圆锥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通过在茶壶内设置虹吸通道,能够在茶水泡制完成以后,通过按压操作触发虹吸效应,极大的方便了茶水的倾倒,同时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手动触发式的自动茶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手动触发式的自动茶具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明贵,未经吴明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196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锈钢防滑碗
- 下一篇:一种具有搅拌功能的高透光茶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