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消除泥石流水动力条件的下卧排水槽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218332.7 | 申请日: | 2018-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487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 发明(设计)人: | 孙红月;魏振磊;尚岳全;张莹秋;刘泽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3F3/04 | 分类号: | E03F3/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刘静;邱启旺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槽 泥石流 水动力条件 支撑构件 透水板 本实用新型 泥石流沟谷 泥石流灾害 粗颗粒 消能池 混凝土浇筑结构 工程造价 排水槽沟 稳定地层 携带 侧出口 细颗粒 沟道 圆孔 泥沙 治理 拦截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消除泥石流水动力条件的下卧排水槽装置,该装置包括下卧排水槽、支撑构件、透水板和消能池;所述下卧排水槽为混凝土浇筑结构,并设置在泥石流沟谷底部,下卧排水槽基础固定在泥石流沟谷底部稳定地层中,在下卧排水槽顶部放置支撑构件,在支撑构件上放置透水板,在下卧排水槽下游侧出口设置消能池。当携带泥沙石块的泥石流在流经设置下卧排水槽沟段时,泥石流中水流以及携带的细颗粒通过透水板的圆孔流入下卧排水槽内,从而消除泥石流水动力条件,促使粗颗粒停积在设置了下卧排水槽的沟道中,达到消除泥石流灾害。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泥石流粗颗粒的有效拦截,解决泥石流灾害治理问题,确保治理工程造价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消除泥石流水动力条件的下卧排水槽装置。
背景技术
泥石流是水夹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常常造成生命财产重大的损失。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包括:超强的水动力条件和丰富的松散岩土颗粒。泥石流形成过程中,会因携带的碎石颗粒而使洪流具有强大的冲刷能力,侵蚀沟道卷入更多的泥石,使泥石流的规模逐渐发展壮大。泥石流致灾作用主要包括冲刷侵蚀和淤积两方面,如果能够使泥石流携带的粗颗粒停积在沟道中,就能大幅降低泥石流的冲刷侵蚀性和堆积淤堵性,从而提高下游沟道的稳定性,防止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目前泥石流治理工程主要有截水工程、拦蓄工程、排导工程、护坡工程等,以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和造成危害。利用截水等工程控制地表洪水径流,削减水动力条件,需要有利的地形条件,治理费用高。拦蓄泥石流固体物质是减少泥石流危害的有效措施,目前采用的修建谷坊、拦挡坝、塘或库,使松散固体物质不参与泥石流运动,也可以在防护区的范围以外,利用洼地、沟壑、荒滩、湖沼或修建围堤,以足够大的容积将泥石流引入屯蓄起来,使之不产生危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程量大和使用的限制条件多。排导工程是利用排洪道、渡槽等工程,排泄泥石流,控制泥石流的危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排导槽抗冲刷和抗淤积能力要求很高。除工程措施外,通过种植乔、灌木、草丛等植物,充分发挥其滞留降水、保持水土、调节径流等功能,从而达到预防和制止泥石流发生或减小其规模,减轻其危害程度的目的。生物措施的特点是投资省、能改善自然环境,但发挥效用的时间长,不能及时防治泥石流灾害发生。目前还缺乏经济有效的启动后泥石流灾害治理技术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泥石流防治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消除泥石流水动力条件的下卧排水槽装置,防止水流冲刷沟道泥沙石块形成泥石流,促使启动后泥石流所携带石块停积在沟道内,减小泥石流对下游沟道的冲蚀作用和淤积作用;本实用新型不仅解决径流对沟道的冲刷问题,也解决泥石流启动后的石块停积问题,有效防治沟谷泥石流灾害发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消除泥石流水动力条件的下卧排水槽装置,该装置包括下卧排水槽、支撑构件、透水板和消能池;所述下卧排水槽为混凝土浇筑结构,并设置在泥石流沟谷底部,下卧排水槽基础固定在泥石流沟谷底部稳定地层中;所述下卧排水槽的长度及断面尺寸根据泥石流沟谷的上游汇水面积、沟谷长度、沟谷坡度等条件进行确定。在下卧排水槽顶部放置支撑构件,在支撑构件上放置透水板,沟道水和细颗粒可顺利进入下卧排水槽中,粗颗粒则无法通过透水板进入下卧排水槽中,在下卧排水槽下游侧出口设置消能池。
进一步地,所述透水板与支撑构件及下卧排水槽的边墙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透水板为有圆孔眼的板材,圆孔直径30~50mm,透水板厚度1~5mm。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构件沿下卧排水槽横向短边放置,支撑构件的长度与下卧排水槽的宽度相等,支撑构件的间隔取0.1~0.3m。
进一步地,所述下卧排水槽的上部可以高出泥石流沟谷底的地面。
进一步地,所述消能池的宽度取下卧排水槽宽度的1.5~2.0倍,消能池的纵向长度取1~3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183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动力城市排水管道的防堵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利工程用具有过滤的导流管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