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曲机用曲胚下料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18092.0 | 申请日: | 201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041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黄卫锋;耿科英;李芳;张振谯;修效友;葛德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德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800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座 转杆 伸缩轴 本实用新型 下料机构 上表面 上模具 转动件 侧壁 吊杆 机用 空腔 制曲 横向设置 上端固定 中空结构 转动连接 下模具 斜齿轮 内壁 竖直 匹配 成型 转动 贯穿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曲机用曲胚下料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竖直设有伸缩轴,且伸缩轴的上端固定有吊杆,所述吊杆远离伸缩轴的一端固定有上模具,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中设有与上模具匹配的下模具,所述底座为中空结构,所述底座中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一侧内壁通过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有横向设置的转杆,且转杆远离第一转动件的一端贯穿空腔的侧壁设置,所述转杆的侧壁套设有两个第一斜齿轮。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转杆将压成型的曲胚顶出来,保证曲胚的完整,防止工人在下料的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造成曲胚产生裂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曲机用曲胚下料机构。
背景技术
我国制曲技术是社会遗留的宝贵财富,有1000多年的制曲历史,人类社会在千百年前就能巧妙地利用微生物制曲酿酒,大曲对白酒产量与质量起着决定性地作用。
目前在制作曲胚的工艺中,都是用模具将曲胚压成型,方便后序工序的使用,曲胚一般成型在模具中,现有的制曲机模具都是嵌入在机体上的,工人在下料的时候,需要用手将曲胚抠出来,这个过程需要非常小心,否则容易造成曲胚产生裂纹,还要重新返工,这样严重影响了曲胚的生产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制曲机用曲胚下料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制曲机模具都是嵌入在机体上的,工人在下料的时候,需要用手将曲胚抠出来这个过程需要非常小心,否则容易造成曲胚产生裂纹,还要重新返工,这样严重影响了曲胚的生产效率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制曲机用曲胚下料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曲机用曲胚下料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竖直设有伸缩轴,且伸缩轴的上端固定有吊杆,所述吊杆远离伸缩轴的一端固定有上模具,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中设有与上模具匹配的下模具,所述底座为中空结构,所述底座中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一侧内壁通过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有横向设置的转杆,且转杆远离第一转动件的一端贯穿空腔的侧壁设置,所述转杆的侧壁套设有两个第一斜齿轮,所述空腔的内壁通过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有两个竖直设置的螺纹杆,且两个螺纹杆的侧壁均套设有与第一斜齿轮匹配的第二斜齿轮,两个所述螺纹杆的侧壁均套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螺母,且螺母位于第二斜齿轮的上方设置,两个所述螺母的侧壁均竖直固定有连杆,且连杆贯穿凹槽的下端侧壁并与下模具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侧壁设有滑腔,且滑腔位于转杆的上方设置,所述滑腔的一侧设有安装板,且安装板通过滑杆与滑腔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的下端侧壁竖直固定有卡杆,且转杆的侧壁环绕设有多个与卡杆匹配的卡槽,所述安装板的上端侧壁竖直固定有拉杆。
优选的,位于空腔外侧的所述转杆一端固定有摇把。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还竖直设有支架,且支架位于凹槽的一侧设置,所述支架的上端倾斜设有喷头,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水泵,且水泵通过水管与喷头连通设置。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斜齿轮同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与伸缩轴匹配的气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1、下模具可从凹槽中升起,这样工人就可以直接将曲胚从下模具上移走,取代了用手抠的方式,避免造成曲胚产生裂纹,保证了曲胚的完整性,也不用返工,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通过转动转杆即可将下模具升起来,操作方便;
2、通过转杆和传动机构带动下模具上下移动,方便工人操作,而且利用卡杆与卡槽的卡接将转杆固定住,防止转杆随意转动而造成下模具位置不确定,以免给制曲过程带来不便,并在下模具一侧设置喷水设备,以对曲胚喷水,便于成型。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德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德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180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生物分离检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