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舰船封闭式桅杆的空调系统联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14853.5 | 申请日: | 2018-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13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高一民;陈红超;王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
主分类号: | B63B15/00 | 分类号: | B63B15/00;B63J2/02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专利中心 31107 | 代理人: | 许丽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通风设备 信号采集箱 综合监控设备 桅杆 环境参数传感器 联控装置 舰船 调整信号 环境参数 空调系统 并发 工作状态信息 采集 本实用新型 节能效果 无人值班 运行参数 运行稳定 反馈 监控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舰船封闭式桅杆的空调系统联控装置包括环境参数传感器、信号采集箱、环境综合监控设备、空调通风设备信号采集箱、空调通风设备;桅杆各层内均设置所述环境参数传感器;所述信号采集箱采集各环境参数传感器测得的环境参数并发送给所述环境综合监控设备;所述空调通风设备信号采集箱采集各空调通风设备的工作状态信息并发送给所述环境综合监控设备;所述环境综合监控设备显示各层环境参数,并通过空调通风设备信号采集箱反馈运行调整信号给各空调通风设备,各空调通风设备根据所述运行调整信号自动调节其运行参数。整个联控装置运行稳定,安全可靠,具有节能效果,对于无人值班的舰船封闭式桅杆空间的环境的监控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舰船封闭式桅杆内部空间环境控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舰船封闭式桅杆的空调系统联控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舰船封闭式桅杆内布置大量电子机柜,因此,舰船封闭式桅杆内部环境需要控制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而舰船封闭式桅杆处于无人值班区域,因此为了达到对其内部环境温、湿度监控的目的,需要设置空调系统联控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舰船封闭式桅杆的空调系统联控装置,自动对桅杆各层空间环境进行监控和显示,使桅杆各层空间环境处在理想状态。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舰船封闭式桅杆的空调系统联控装置,包括环境参数传感器、信号采集箱、环境综合监控设备、空调通风设备信号采集箱和空调通风设备;各层舱室内均设有所述环境参数传感器,监测各层舱室的环境参数;所述环境参数传感器通过数据传输线与所述信号采集箱或所述环境综合监控设备相连,将采集的环境参数传递给所述信号采集箱或所述环境综合监控设备;所述空调通风设备通过数据传输线与所述空调通风设备信号采集箱相连,将其运行状态信息传输给所述空调通风设备信号采集箱;所述信号采集箱通过数据传输线与所述环境综合监控设备相连,将采集的环境参数传输给所述环境综合监控设备;所述空调通风设备信号采集箱通过数据传输线与环境综合监控设备(23)相连,向所述环境综合监控设备传输采集的各空调通风设备运行信息;所述环境综合监控设备显示各层舱室的环境参数,并通过所述空调通风设备信号采集箱反馈运行调整指令给各空调通风设备,各空调通风设备根据运行调整指令自动调节其运行参数。
上述用于舰船封闭式桅杆的空调系统联控装置,其中,所述环境参数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分别监测各层舱室的温度和湿度。
上述用于舰船封闭式桅杆的空调系统联控装置,其中,考虑到各层空间大小及环境参数本身的特性,各层设置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上述用于舰船封闭式桅杆的空调系统联控装置,其中,根据桅杆各层空间大小及各层的功能作用,选择是否在该层设置空调通风设备及设置的空调通风设备的数量。
上述用于舰船封闭式桅杆的空调系统联控装置,其中,所述环境综合监控设备设置各层温度设置预报警值和报警值,当各层温度超过其预报警值或报警值时,所述环境综合监控设备发出预报警信号或报警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舰船封闭式桅杆的空调系统联控装置,对桅杆各层环境的温度、湿度进行监控和显示,同时,将运行调整信号指令传递回空调通风设备,对空调通风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调节以控制,使环境的温湿度处于设定范围内;整个联控装置运行稳定,安全可靠,具有节能效果,对于无人值班的舰船封闭式桅杆空间的环境监控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舰船封闭式桅杆的空调系统联控装置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用于舰船封闭式桅杆的空调系统联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用于舰船封闭式桅杆的空调系统联控装置的工作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未经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148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托车用软轴传动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兼具通道功能的船舶前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