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蓄热式焚烧炉的气流分布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13784.6 | 申请日: | 2018-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71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唐爱明;方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南方涂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6 | 分类号: | F23G7/06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李德溅 |
地址: | 21424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蓄热体 气流分布结构 蓄热式焚烧炉 本实用新型 蜂窝型蓄热体 安装结构 分布形态 气流分布 气流进口 气体通过 制造成本 重新分布 板片式 保温层 格栅板 相邻层 蓄热体 再分布 多层 壳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蓄热式焚烧炉的气流分布结构,包括壳体(4)、保温层(3)和蜂窝蓄热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蓄热体(5)的气流进口处设有格栅板(2)以使得气流分布,且在任意相邻层的蜂窝蓄热体(5)之间或多层的蜂窝蓄热体(5)之间设有间隙以形成气流再分布室。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蜂窝蓄热体的安装结构,使其能在整个气体通过蜂窝蓄热体的时候,尽可能多的对气流进行重新分布,达到比较理想的分布形态,从而使蜂窝型蓄热体的使用效果可与板片式蓄热体一样,进而节省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热体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通过改变蓄热体的安装结构以提高使用效果的用于蓄热式焚烧炉的气流分布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日益严峻的环保形势,废气处理设备(如RTO、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光氧等离子、CO、RCO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蓄热式焚烧(RTO)技术为目前最有效的处理方式,RTO装置主要有燃烧室、蓄热室、气体分布室、燃烧机、蓄热体、保温等组成。蓄热体为整个RTO装置中起到了热转换作用,新风进入蓄热体时,蓄热体放热,对新风进行加热;处理后的热空气离开蓄热体时,蓄热体蓄热,对热空气进行冷却。空气加温和冷却的效果如何,最主要的是气体进入蓄热体的前的气流分布的均匀性,气体分布越均匀,热转换效果越好。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蜂窝式和板片式两种结构。这两种蓄热体均为方块形式,安装方式为堆叠安放,气流从蓄热体的风道中通过。其中板片式蓄热体为四面通畅的迷宫结构,这样在气体进入蓄热体后可以进行重新分布。板片式蓄热体价格是蜂窝型蓄热体的几倍之多。大大增加了RTO生产厂家的制造成本。而对于蜂窝型的蓄热体,其气体从进入蓄热体开始,就决定了其气流分布,在整个放热和蓄热的过程中对气体不能重新分布;而且蜂窝式如果安装不到位,可能会引起堵塞情况,从而影响通风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通过改变蓄热体的安装结构以提高使用效果的用于蓄热式焚烧炉的气流分布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用于蓄热式焚烧炉的气流分布结构,包括壳体、保温层和蜂窝蓄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蓄热体的气流进口处设有格栅板以使得气流分布,且在任意相邻层的蜂窝蓄热体之间或多层的蜂窝蓄热体之间设有间隙以形成气流再分布室。
所述的间隙中设有均布的支架,支架将任意相邻层的蜂窝蓄热体分隔开或者将多层的蜂窝蓄热体分隔开
所述的支架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
所述格栅板中的格栅倾斜设置。
所述的格栅板通过支撑件固定在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蜂窝蓄热体的安装结构,使其能在整个气体通过蜂窝蓄热体的时候,尽可能多的对气流进行重新分布,达到比较理想的分布形态,从而使蜂窝型蓄热体的使用效果可与板片式蓄热体一样,进而节省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蓄热式焚烧炉的气流分布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1—支撑件;2—格栅板;3—保温层;4—壳体;5—蜂窝蓄热体;6—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南方涂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南方涂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137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蓄热式焚烧炉的抽吸机构
- 下一篇:基于陶瓷排蜡窑炉的蜡蒸汽燃烧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