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板材切割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212354.2 | 申请日: | 2018-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565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 发明(设计)人: | 鹿丙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奥世达沃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7B5/06 | 分类号: | B27B5/06;B27B5/29;B27G1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宋涛 |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材 切割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板材切割机构,包括一驱动电机及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上设置有切割锯片,所述驱动电机及从动齿轮之间设置有皮带,且所述驱动电机与从动齿轮之间设置有张紧机构,所述张紧机构包括包括与从动轮固定设置的第一安装板以及与电机固定设置的第二安装板,所述从动轮与电机的主动轮之间设置有驱动皮带,所述第一安装板及第二安装板的一端铰接,且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位置关系的张紧螺杆,所述张紧螺杆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的安装孔内,所述张紧螺杆另一端与第二安装板固定设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皮带的快速张紧与松开,方便皮带的拆卸更换及维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木工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板材切割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利用木工机械进行板材的切割时,随着使用的次数和时间的积累,会导致用于带动锯片进行转动的皮带会出现磨损等情况,而一旦发生皮带损坏时,现有技术在进行皮带拆卸时,流程比较麻烦,需要工作人员用力将皮带掰下来,耗时耗力。
因此,鉴于上述方案于实际制作及实施使用上的缺失之处,而加以修正、改良,同时本着求好的精神及理念,并由专业的知识、经验的辅助,以及在多方巧思、试验后,方创设出本实用新型,特再提供一种板材切割机构,能够实现皮带的快速张紧与松开,方便皮带的拆卸更换及维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板材切割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板材切割机构,包括一驱动电机及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上设置有切割锯片,驱动电机及从动齿轮之间设置有皮带,且驱动电机与从动齿轮之间设置有张紧机构,张紧机构包括与从动轮固定设置的第一安装板以及与电机固定设置的第二安装板,从动轮与电机的主动轮之间设置有驱动皮带,第一安装板及第二安装板的一端铰接,且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位置关系的张紧螺杆,张紧螺杆一端伸入第一安装板上的安装孔内,张紧螺杆另一端与第二安装板固定设置,且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张紧螺杆发生位移的张紧手柄,第二安装板一端设置有第一槽体,第一安装板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柱可拆卸嵌入第一槽体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安装板及第二安装板一端通过螺栓连接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安装板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槽体,第一安装板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柱,第二固定柱可拆卸嵌入第二槽体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安装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垂直于第二安装板所在平面的第一安装耳和第二安装耳,第一槽体设置于第一安装耳上,第二槽体设置于第二安装耳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张紧螺杆通过连接板与第二安装板固定设置,且连接板的第一端与第二安装板固定,第二设于张紧螺杆上,连接板的第二端两侧均通过螺栓固定且连接板与两侧的螺栓之间分别设置有缓冲垫圈。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缓冲垫圈为橡胶垫圈。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限位轴,限位轴的顶部转动设置有限位滚轮,限位滚轮抵住张紧手柄。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张紧手柄的位移,带动张紧螺杆发生位移,控制连接板移动,使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发生相向或者相对的位移,从而使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皮带实现张紧或者松开,在张紧后可以保证主动轮带动从动轮进行工作,而松开后则可以便捷地取下皮带,完成更换或者维修等其他操作;同时由于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可以保证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实现平衡地滑动,而不会轻易地出现错位的情况。而橡胶垫圈则可以有效地减轻机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震动,本机构操作起来十分容易,但同时又不需要复杂的结构即可实现目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奥世达沃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奥世达沃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123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