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线束外塑料保护套管的检测、裁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07953.5 | 申请日: | 2018-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20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金捷;张春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华之阳特种线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2 | 分类号: | G01B11/02;B26D1/30;B26D3/16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刘玲 |
地址: | 300402 天津市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塑料保护套管 裁切装置 线束 底板 本实用新型 标记机构 裁切机构 限位块 方便操作 依次设置 中线位置 创新性 立板 位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线束外塑料保护套管的检测、裁切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检测底板、限位块、检测机构、标记机构及裁切机构构成,在所述检测底板的前端中线位置上设置有限位块,在限位块后端依次设置有标记机构及检测机构,在检测机构的立板上设置有裁切机构。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合理,具有结构简单、检测效率高、劳动强度低、检测精度高、方便操作、易于实现的优点,是一种具有较高创新性的用于线束外塑料保护套管的检测、裁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加工设备领域,涉及一种线束外塑料保护套管的加工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线束外塑料保护套管的检测、裁切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保护套管是用于保护线束的部件,在线束成型的过程中,有一个工序是将每根不同种类的线束套装在一个塑料保护套管内,并将露出塑料保护套管部分的线束进行定位捆扎,同时还要检测塑料保护套管的长度是否在工艺误差所允许的范围内。
目前对线束上塑料保护套管长度的检测是通过人工肉眼检测完成的,在大批量的检测工作中,人为判断难免会出现差错。并且,对于超出工艺误差要求的塑料保护套管,需要对其长出的部分进行裁切,该裁切工作目前也是由人工判断后用记号笔或其他标记物画线来标记的,标记时,难免会将标记线画倾斜,给后续裁切时的精度带来影响。同时,人为检测、人为标记还存在速度慢、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弊端。
通过检索,尚未发现与本实用新型专利相同或相近似的公开专利文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检测效率高、劳动强度低、检测精度高、方便操作、易于实现的用于线束外塑料保护套管的检测、裁切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线束外塑料保护套管的检测、裁切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检测底板、限位块、检测机构、标记机构及裁切机构构成,在所述检测底板的前端中线位置上设置有限位块,在限位块后端依次设置有标记机构及检测机构,在检测机构的立板上设置有裁切机构。
而且,所述的限位块由端板及位于端板两侧的限位立板构成,两限位立板之间的距离与塑料保护套管的外径相适配。
而且,所述的检测机构由安装立板、前端红外线传感器、后端红外线传感器、PLC及报警器构成,所述的安装立板沿着检测底板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在各安装立板的前端分别相对安装有前端红外线传感器的发射器与接收器,在各安装立板的后端分别相对安装有后端红外线传感器的发射器与接收器,前端红外线传感器及后端红外线传感器所发出的红外线距检测底板的高度小于塑料保护套管的管径,前端红外线传感器与后端红外线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与塑料保护套管所允许的公差范围一致,前端红外线传感器及后端红外线传感器均通过PLC与置于检测底板上的报警器相连接。
而且,所述的标记机构由标记滑道、标记座、标记杆以及印面构成,在所述检测底板的一侧限位块与检测机构之间设置有标记滑道,在标记滑道上滑动安装有标记座,在标记座上铰装有标记杆,在标记杆的中部下端面上制有与塑料保护套管弧度相匹配的标记槽,在标记槽内嵌装有印面。
而且,所述裁切机构由裁切滑道、裁切座、裁切杆及烫刀构成,在所述检测机构一侧的立板端面上设置有裁切滑道,在裁切滑道上滑动安装有裁切座,在裁切座上铰装有裁切杆,在裁切杆的下端面上安装有烫刀。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华之阳特种线缆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华之阳特种线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079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