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管路气密性检测的充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06932.1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76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邦德散热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陈小媛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推进柱塞 密封内腔 充气型腔 移动凸模 工作腔 引导型 本实用新型 气密性检测 充气装置 定位凹模 框式支架 连通 进气口 环形密封垫 滑动凸模 滑动支架 推进机构 外部连通 挤压室 耐压性 气密性 支撑面 腔轴 异形 密封 配合 挤压 室内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管路气密性检测的充气装置,包括框式支架,框式支架的两个支撑面之间围成工作腔,工作腔前端设有定位凹模,定位凹模内部开引导型腔和密封内腔,引导型腔前端与外部连通;移动凸模安装在工作腔内,移动凸模后端与安装在滑动支架上的推进机构连接,移动凸模的前端设有推进柱塞,推进柱塞在密封内腔内往复运动,推进柱塞和密封内腔之间配合形成挤压室,环形密封垫位于挤压室内,推进柱塞的内部设有充气型腔,推进柱塞与密封内腔配合后充气型腔与引导型腔轴向连通,滑动凸模的顶部开设与充气型腔连通的进气口,本实用新型可广泛适应各类异形管路,可在不改变管路原有形状的情况下进行密封,完成管路耐压性、气密性等项目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及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需对异形管路进行变形加工的用于管路气密性检测的充气装置。
背景技术
化工、水暖、空调等上的管路形状各异有扁管、矩形管等,密闭性要求高,尤其是要求一次成型管路不能进行后来的焊接、扩(缩)口等变径、变形加工,需要在管路一次成型后进行气密性检测和耐压性能验证。进行管路气密性检测时需要设置与进气装置连通的气密接头,在实际操作中不仅会遇到圆形管路,还会遇到了各种异形管路。在管路形状不同、外径均一,现有的气密检测手段只有进行管口焊接、扩(缩)口等变径、变形加工等方式来对接预设的气密接头。由于在对接气密接头的过程中管道经过了二次变形,影响了管路原有的机械性能,直接导致了实验数据不准确,检测结果不可靠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管路气密性检测的充气装置,该充气装置能够使用包括圆管、异形管、不规则管等近乎所有的等径管,可以在不改变管路原有形状和机械性能的情况下进行密封,还可以完成管路耐压性、气密性等项目的检测,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一种用于管路气密性检测的充气装置,包括框式支架、管路引导部和移动密封部,所述的框式支架包括左右对称两个的支撑面,两个支撑面之间围成轴向延伸的工作腔,所述的管路引导部包括定位凹模,所述的定位凹模固定在工作腔的前端,定位凹模的内部开设有自前向后轴向连通的引导型腔和密封内腔,所述的引导型腔与待检管道形状相配合,且引导型腔的前端经管道入口与外部连通,所述的密封内腔的内径大于引导型腔的内径,且密封内腔内设有环形密封垫,环形密封垫的内径与待检管道内径相配合;所述的移动密封部包括移动凸模,所述的移动凸模安装在工作腔内,移动凸模的后端与安装在滑动支架上的推进机构连接,移动凸模的前端设有推进柱塞,所述的推进柱塞在推进机构的推动下于定位凹模的密封内腔内往复运动,推进柱塞和密封内腔之间配合形成挤压室,所述的环形密封垫位于挤压室内,推进柱塞的内部开设与待检管道形状相配合的充气型腔,推进柱塞与密封内腔配合后充气型腔与引导型腔轴向连通,滑动凸模的顶部开设进气口,进气口与充气型腔连通。
在管路气密性检测过程中,需要在管路的一端对接预设的气密接头,在对接气密接头的过程中规整的圆管虽然可以根据管径选择合适的气密接头,但在接头对接的过程中还是会对管口造成伤害。并且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在化工、水暖、空调等上使用的管路基本都是一些异型管,对这些管路必须对管口进行焊接、扩(缩)口等变形、变径操作,才能与气密接头对接,但经过变形加工的管路机械性能会产生很大影响,这一直是异形管气密性检测的难题。针对这一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试图探索一条新的气密性检测方法,具体地说是在不改变管路原有形状的情况,通过管路引导部和移动密封部的配合在管路外周增加一段密封空间,实现充气保压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邦德散热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威海邦德散热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069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