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检测单缸空燃比的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05092.7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57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孙祖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F01N13/08;F02D9/04;F02D9/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李悦 |
地址: | 5109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控制模块 排气管道 空燃比 气室 本实用新型 控制系统 电磁阀 汇合处 控制阀 排气管 种检测 开合 第一排气管道 检测空燃比 进口和出口 控制电磁阀 大小控制 工作不良 开合状态 两端压力 氧传感器 放入 废气 发动机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检测单缸空燃比的控制系统,包括发动机控制模块ECU和设置于各缸排气管汇合处的第一排气管道,各缸排气管汇合处还设有第二排气管道,所述第二排气管道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设有第一门和第二门,所述第一门包括由控制阀两端压力大小控制开合的控制阀,第二门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发动机控制模块ECU连接,以发动机控制模块ECU控制电磁阀的开合;所述第二排气管道、第一门和第二门形成第二气室,所述第二气室中设有氧传感器。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第一门和第二门的开合状态,依次将发动机的各缸的废气放入第二气室检测空燃比,以达到检测各缸的单缸空燃比,避免因为单缸出现工作不良,而导致需要调整整个系统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单缸空燃比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汽车电控发动机,为了精确控制燃烧,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几乎都采用闭环控制系统。其控制主要方式是,在排气管上安装氧传感器,检测发动机排气氧含量情况,根据燃烧情况,适当调整喷油量,达到精确燃烧的目的。
氧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有的安装在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各缸排气管出口汇合部,有的安装在三元催化转化器之前,还有的同时在三元催化转化器前后各安装一只。其检测数据是连续的模拟量,一般为电压信号,在低电平(0.1~0.3v)与高电平(0.7~0.9v)之间,变化率为10次/min左右,检测结果反馈给发动机控制模块(ECU)。如果混合气过浓,发动机控制模块ECU则适当调减各缸的喷油脉冲;如果混合气过稀,则适当增加各缸的喷油脉冲。
但是现有技术的此种检测控制方式,是综合检测控制各缸工作的情况,不能检测单缸空燃比,如图1所示,在各缸排气管汇合口处,增加一个第一排气通道,此通道设计成一个气室,排气通道的进口、出口处各安装一个阀片控制进气和出气。由于火花塞、高压线、点火线圈(独立点火系统)、活塞环等方面的原因,各缸工作有时会出现不一致、不均衡的情况。如果单缸出现工作不良,则会导致需要调整整个系统。因此,设计一种能检测单缸空燃比的控制系统显得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检测单缸空燃比的控制系统,能检测单缸空燃比。
一种检测单缸空燃比的控制系统,包括发动机控制模块ECU和设置于各缸排气管汇合处的第一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的进口和出口均设有阀片,所述排气管道与阀片形成第一气室,各缸排气管汇合处还设有第二排气管道,所述第一排气管道和第二排气管道的进口与各缸排气管汇合处连通,所述第二排气管道的进口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进口的第一门,第二排气管道的出口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出口的第二门,所述第一门包括由控制阀两端压力大小控制开合的控制阀,第二门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发动机控制模块ECU连接,以发动机控制模块ECU控制电磁阀的开合;所述第二排气管道、第一门和第二门形成第二气室,所述第二气室中设有氧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氧传感器设置在第二气室中央。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阀包括弹力钢片和第一阀片,所述弹力钢片带动第一阀片开合。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检测单缸空燃比的控制系统,通过增加第二排气管道,在第二排气管道中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设置第一门和第二门,第二排气管道、第一门和第二门形成第二气室,通过控制第一门和第二门的开合状态,通过依次将发动机的各缸的废气放入第二气室检测空燃比,以达到检测各缸的单缸空燃比,避免因为单缸出现工作不良,而导致需要调整整个系统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检测单缸空燃比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未经广州华夏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050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约燃油的氧传感器改进结构
- 下一篇:一种汽车出气端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