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尺寸易脱模式混凝土标准试块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99404.8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21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张连卫;刘长武;刁兆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试块 模具 隔板 合页 底板 本实用新型 混凝土标准 后侧板 棱柱体 前侧板 侧板 浇筑 混凝土试块 立方体试块 尺寸要求 经济成本 螺丝固定 位置放置 螺丝孔 右侧板 左侧板 边长 拆模 螺丝 把手 购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尺寸易脱模式混凝土标准试块模具,主要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隔板,螺丝孔,合页,螺丝,把手,各侧板与底板之间分别用合页相连,各侧板之间分别用合页相连,隔板通过螺丝固定在前侧板和后侧板上,根据实验室所需试块的尺寸要求,可以在模具上选择合适的位置放置隔板,分别制作出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块、150mm×150mm×300mm的棱柱体试块和150mm×150mm×600mm的棱柱体试块,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浇筑和拆模方便,且可以根据实验室需求来浇筑不同尺寸的混凝土试块,提高了模具的利用率,降低了购买模具的经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尺寸易脱模式混凝土标准试块模具。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用途最广和用量最大的一种建筑材料,混凝土的质量决定了建筑结构的质量,因此在生产混凝土时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强度是新拌混凝土硬化后的重要力学性质,也是混凝土控制质量的主要指标,规范中常制作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块来测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制作尺寸为150mm×150mm×300mm的棱柱体试块来测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制作尺寸为150mm×150mm×600mm的棱柱体试块来测混凝土抗折强度。
就市场上现有的模具来说,一种模具只能够浇筑一种尺寸的混凝土试块,如果要想同时得到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以及抗折强度,则必须要购买多种尺寸的模具,这不仅降低了模具的利用率,而且提高了购买模具的经济成本;同时,现有模具通常采用吹气的方式来完成试块脱模,这容易造成试块破损,进而影响试块的强度。
综上所述,有必要设计一种技术方案来解决模具尺寸单一和拆模不方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模具尺寸单一和拆模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多尺寸易脱模式混凝土标准试块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尺寸易脱模式混凝土标准试块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隔板,螺丝孔,合页,螺丝,把手,所述前侧板、后侧板与底板之间分别用三个合页连接,左侧板、右侧板与底板之间分别用一个合页连接,各侧板之间分别用一个合页连接,所述的合页由左合页套筒、销钉、右合页套筒和合页螺丝组成,所述隔板通过螺丝固定在前侧板和后侧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隔板厚度与各侧板厚度相同,隔板宽度等于模具内侧净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上表面分别钻有七个螺丝孔,前侧板和后侧板上表面从左到右分别为第一个螺丝孔、第二个螺丝孔、第三个螺丝孔、第四个螺丝孔、第五个螺丝孔、第六个螺丝孔和第七个螺丝孔,所述第一个螺丝孔的中心与左侧板内侧面的垂直距离为半个隔板厚度,所述第二个螺丝孔的中心与左侧板内侧面的垂直距离为2.5个隔板厚度,所述第三个螺丝孔的中心与左侧板内侧面的垂直距离等于半个隔板厚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试块边长(150cm)之和,所述第四个螺丝孔分别位于前侧板和后侧板上表面的中心处,所述第四个螺丝孔与第三个螺丝孔的中心距离等于隔板厚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试块边长(150cm)之和,所述第五个螺丝孔与第三个螺丝孔关于第四个螺丝孔对称设置,所述第六个螺丝孔与第二个螺丝孔关于第四个螺丝孔对称设置,所述第七个螺丝孔与第一个螺丝孔关于第四个螺丝孔对称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把手分别固接在左侧板和右侧板上。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根据实验室的需要来浇筑不同尺寸的混凝土标准试块,提高了模具的利用率,降低了购买模具的经济成本;模具各侧板与底板之间分别用合页相连,各侧板之间用合页相连,拔出销钉即可拆除各侧板,拆模和清洗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合页的拼装示意图及各部件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994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离心溶样装置
- 下一篇:竖向动超载下有限土体动土压力模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