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公交车无线收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98650.1 | 申请日: | 2018-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36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乔智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金穗富园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32 | 分类号: | G06Q20/32;G06Q20/34;G06Q20/42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徐罗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交车 移动通信设备 身份识别码 数据管理单元 无线信号装置 收费单元 无线收费系统 中央处理器 建立连接 支付信息 校验 读取 互联网传输 乘客 比对校验 车费支付 身份数据 数据传输 无线信号 校验成功 互联网 存储 返回 | ||
一种公交车无线收费系统,包括车载收费单元、乘客端的移动通信设备和数据管理单元;车载收费单元包括中央处理器和产生无线信号的无线信号装置,无线信号装置连接于中央处理器以进行数据传输;移动通信设备通过无线信号装置与车载收费单元建立连接,读取公交车身份识别码,并将身份识别码通过互联网传输至数据管理单元;数据管理单元通过互联网与移动通信设备建立连接,接收公交车身份识别码,并将公交车身份识别码与存储的公交车身份数据进行比对校验,并将校验支付信息返回至移动通信设备;移动通信设备通过互联网接收校验支付信息,以供乘客执行相应的操作;相应的操作包括校验成功时进行车费支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交车无线收费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公交车收费的方式一般有三种:人工收费、刷公交卡收费和二维码收费。
以上三种收费方式都需要售票员走近乘客或者乘客走近刷卡机、走近二维码才能完成,所以在上班高峰期时经常出现因为车厢拥挤乘客无法接近付费处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近距离无线传输信号的公交车无线收费系统,以为近距离无线传输收费提供硬件基础。
本实用新型为达上述目的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公交车无线收费系统,包括车载收费单元、乘客端的移动通信设备和数据管理单元;其中,所述车载收费单元设置于公交车上,包括中央处理器、可产生无线信号的无线信号装置以及可接入互联网的通信单元,所述无线信号装置和所述通信单元均连接于所述中央处理器以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移动通信设备通过所述无线信号装置与所述车载收费单元建立连接;所述数据管理单元通过互联网与所述移动通信设备建立连接。
本实用新型上述方案提供的公交车无线收费系统,为实现乘客不必接近售票装置而支付车费提供了硬件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公交车无线收费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并结合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智能手机作为移动通信设备的一种,在当今社会被广泛使用。绝大多数智能手机都集成了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功能和蓝牙功能。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蓝牙信号、WIFI信号等无线信号的公交车无线收费系统,以使乘客可以通过连接所要乘坐的公交车的无线信号实现车费支付,参考图1,该收费系统包括车载收费单元、乘客端的移动通信设备和数据管理单元;其中,所述车载收费单元设置于公交车上,包括中央处理器、可产生无线信号的无线信号装置以及可接入互联网的通信单元,所述无线信号装置和所述通信单元均连接于所述中央处理器以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移动通信设备通过所述无线信号装置与所述车载收费单元建立连接,以读取公交车身份识别码,并将所述公交车身份识别码通过互联网传输至所述数据管理单元;所述数据管理单元通过互联网与所述移动通信设备建立连接,接收所述公交车身份识别码,并将所述公交车身份识别码与存储的公交车身份数据进行比对校验,并将校验支付信息返回至所述移动通信设备;所述移动通信设备通过互联网接收所述校验支付信息,以供乘客执行相应的操作;所述相应的操作包括校验成功时进行车费支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金穗富园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金穗富园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986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