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减振鞍座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98464.8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30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耿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椿峦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1/02 | 分类号: | B62J1/02;B62J1/10 |
代理公司: | 天津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13 | 代理人: | 栾志超 |
地址: | 3017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架 拉簧 后拉 安装孔 减振 拉簧组 上壳体 鞍座 本实用新型 上表面 受力孔 受力 凸起 座垫 依次设置 支撑作用 平板状 上端 底托 对拉 螺丝 伸入 外端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减振鞍座,包括依次设置的座垫、上壳体和底托,上壳体的上端面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安装部,安装部由外至里分别设有受力凸起和第一安装孔,前拉簧固定架与后拉簧固定架均呈平板状,前拉簧固定架的一端与后拉簧固定架的一端由外至里依次设有受力孔和第二安装孔,受力凸起伸入受力孔内,螺丝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前拉簧固定架与后拉簧固定架间设有至少两个拉簧组,两侧拉簧组的外端分别与前拉簧固定架和后拉簧固定架连接,各个拉簧组间通过中部拉簧固定架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强度减振鞍座,前拉簧固定架和后拉簧固定架分别设于上壳体的上表面,上表面对拉簧受到的力起部分支撑作用,提高整体承受的减振力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鞍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减振鞍座。
背景技术
鞍座是人骑行时支撑人体臀部的自行车或电动车部件,主要由用于支撑人体臀部的座垫、支撑座垫的上壳体和底托构成,鞍座与车体间通过安束连接,为了提高骑行者的舒适感,鞍座内会设有减震装置。
如申请号为“95217837.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保健鞍座,由鞍面、拉簧支架、一端与拉簧支架的边缘均匀相连,另一端连在一个置于中心位置的矩形钢片上,以此达到减震目的;但是由于拉簧支架与鞍面直接相连,拉簧与拉簧支架直接相连,人体对鞍面的力作用到拉簧后,其受力点是拉簧与拉簧支架的连接部分,拉簧与拉簧支架的连接较弱,其能够承受的力较小,所以此装置拉簧部分的强度较差。
如申请号为“201710240377.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拉簧减震鞍座,包括鞍座壳体和支架,鞍座壳体设于支架上方,鞍座壳体与支架之间还设有多个拉簧,拉簧水平设置,拉簧的两端钩挂在支架上。支架包括前支架板、中间支架板和后支架板,中间支架板设在前支架板与后支架板间的中间位置处,拉簧的一端钩挂在前支架板或后支架板上,拉簧的另一端钩挂在中间支架板上,支架设在鞍座壳体的下方,人体对拉簧的力主要是向下的压力,力部分分散到支架上,由于支架在鞍座壳体下方,而支架下方没有其他支撑结构,所以拉簧与支架,支架与鞍座壳体间并不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所以此装置的强度也不高。
不同身高的骑行者对车座的位置要求不同,例如高低位置及前后位置,从而保证一个有效的踩踏角度,但是现有很多车体仅能调节高低位置,不能调节前后位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强度减振鞍座,提高骑行者骑行舒适度。
一种高强度减振鞍座,包括依次设置的座垫、上壳体和底托,所述上壳体的上端面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由外至里分别设有受力凸起和第一安装孔,前拉簧固定架与后拉簧固定架均呈平板状,所述前拉簧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后拉簧固定架的一端由外至里依次设有受力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受力凸起伸入所述受力孔内,螺丝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前拉簧固定架与所述后拉簧固定架间设有至少两个拉簧组,两侧所述拉簧组的外端分别与所述前拉簧固定架和所述后拉簧固定架连接,各个拉簧组间通过中部拉簧固定架连接。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前拉簧固定架与所述后拉簧固定架间设有第一拉簧组和第二拉簧组,各个拉簧组分别包括多个拉簧,所述前拉簧固定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拉簧固定架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一拉簧固定孔,所述中部拉簧固定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拉簧固定孔,所述第一拉簧组的各个所述拉簧的外端分别与所述前拉簧固定架的第一拉簧固定孔连接,所述第二拉簧组的各个所述拉簧的外端分别与所述后拉簧固定架的第一拉簧固定孔连接,所述第一拉簧组和第二拉簧组的各个所述拉簧的内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拉簧固定孔连接。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周设有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的上表面水平设置,所述前拉簧固定架与所述后拉簧固定架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平台的上表面接触。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受力凸起呈长圆状,所述受力孔的形状与所述受力凸起的形状相适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椿峦运动器材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椿峦运动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984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